《王冕僧寺夜读》原文及译文

2022-12-19 00:03:2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王冕僧寺夜读》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
王冕,译文,原文
《王冕僧寺夜读》原文及译文

《王冕僧寺夜读》原文及译文

王冕僧寺夜读,中国古代文人的勤学故事,出自明代“文臣之首”宋濂的《王冕传》,讲述的是元朝文学家、书画家王冕少年时一心读书求学,终成通儒的故事。王冕的成功,诠释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内涵,启迪我们学习要好学不倦,专心致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王冕僧寺夜读》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王冕僧寺夜读》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架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 《王冕僧寺夜读》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就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王冕家的牛来王冕家,责怪无人看管的牛践踏了他家的.田地,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为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于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本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安阳的韩性听说,觉得他与众不同,将他收作学生,使他成了精通儒学的人。韩性死后,他的门人像侍奉韩性一样的侍奉王冕。那时王冕的父亲已死,王冕便将母亲带入越城供养。时间久了,母亲想念故乡,时间长了,母亲想要归还老家,王冕就买了头白牛来架母亲的车,自己亲自穿着古代的衣服跟在车后,乡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两旁笑,王冕也笑。 《王冕僧寺夜读》注释: 1)牧:放牧牲畜。 2)陇:田埂。

3)窃入学舍:偷偷地进入学社。 4)诸生:学生们。 5)已:毕,完。 6)辄:就。

7)挞(tà):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8)已而:不久。

9)痴:此指一心一意,沉醉于……

10)曷(hé)不听其所为:何不听凭他做想要做的。 11)依:靠着。 12)执策:拿着书。

13)长明灯:佛前昼夜长明的灯。

14)琅琅达旦:读书到天亮。琅琅,象声词,形容钟声或读书声。 15)土偶:用泥土塑成的佛像。 16)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17)恬:内心安然无动于衷的样子。

18)异之:认为他与众不同。异,形容词作意动用。 19)录:收。

20)通儒:博学的儒生。 21)被:通“披”,穿戴。 《王冕僧寺夜读》启发:

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汉族,浦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他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

明初,读书于青萝山中,藏书楼名“青萝山房”,又名“萝山书室”聚书8万余卷,史称“明初藏书家首推宋濂”。多聚善本、孤本。如《长庆集》、《春秋经传集解》、《史记》、《文选》、《群书事林广记》等,为北宋缕版,后经兵火战乱,复本已毁,唯独他藏有小宋版,图记宛然,古香可爱,推稀世珍本。他的藏书流传至清代,钱曾、黄丕烈、潘祖荫等人曾分别递藏过。藏书印有“宋景濂藏书”、“金华宋氏景濂”、“景濂印”、“太史氏”、“玉堂学士之印”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b5ed10e17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3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