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艾青诗歌中土地意象成因及表达

2023-01-10 12:08: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析艾青诗歌中土地意象成因及表达》,欢迎阅读!
艾青,意象,成因,浅析,诗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艾青诗歌中土地意象成因及表达

作者:谭天 李江才

来源:《祖国》2017年第09

摘要:在艾青创作成熟期,可以明显看出其诗歌中有忧郁的土地赤子形象。这就带来两个问题,何以土地成为其创作的重要意象系统?何以表现土地的重要?本文从这两个问题入手,分析其原因。

关键词:艾青 土地 意象

一、何以土地成为艾青创作的重要意象系统

从土地与国家的关系来看,土地见证并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并成为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的象征。而在艾青土地意象系统的成熟的抗战时期,抗战的深入导致中国濒临亡国灭种之绝境。这绝境最直观的体现即大片国土沦丧,这样土地自然而就成为整个中国的象征,其所蕴含的号召力与感染力自然强烈。这种强烈的号召力与感染力,很容易使读者唤醒感官向题材迫,引发强烈共鸣。

从其自身经历看,他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是更重要原因。可以看到,他是在土地中成长起来的,是喝了大堰河的奶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而那些以大堰河为代表的贫苦农民都是世世代代扎根在这负载着年代的风霜的土地上的。可以说,土地也是那些生养了他的贫苦大众的代表。因此,他对土地有深深地依恋。当这土地在国家危亡中逐渐沦丧时,其情感就更加热烈而深沉。

从其诗歌创作主张看,在《诗论》中,艾青曾提过,意象是诗人从感觉向他所采取的材料的拥抱,是诗人使人唤醒感官向题材的迫近,而这一时期其创作题材,主要集中在乡土、农村等方面,这些材料和土地都有密切联系,那么土地成为他从感觉向材料的拥抱,就顺理成章了。

二、怎样表现土地之重要

应该明确,土地作为意象,本身就会给人以深沉阔大的印象,而在艾青在诗歌中又给予其沉郁的意蕴。两方面相结合,就突出了土地所蕴含的凝重沉郁之情感。这一点详细体现几个方面:题材的选择,形式的安排和色调的渲染。

(一)题材的选择。该时期,艾青的名作中,几乎无一没有土地以及与土地相关的意象。比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的风、刻满了痛苦的皱纹的农夫、蓬头垢面的少妇年老的母亲;《北方》中在风沙里困苦的呼吸孤单的行人负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了土地痛苦的重压的驴子、枯死的林木与低矮的住房;《旷野》中的灰黄而曲折的道乌暗而干枯的田亩荒芜的池沼的边岸褐色阴暗的山坡”……这些和土地有关的意象的大量运用,营造出一种最能反映当时中国危急存亡的险状与人民之痛苦的氛围,而这氛围又有力突出了作者对民族苦难的哀感与愤懑以及他对土地的深切眷恋。这情感,不但不是消沉的,而且更能激起一个哀伤的民族渴求解放的意志

(二)形式的安排,可从几处看出:富有气势的排比,鲜明的对比和诗歌散文化 排比与复沓,本不算别具特色之手法,但它确能使诗歌更加深沉震撼,更容易表现作者在土地上寄予的精神内涵,比如对国家的热爱,对人民的同情,对命运的思考。这一点,几乎其每一首长诗中都会出现。

鲜明的对比。这一点在《旷野》《我爱这土地》中有明显体现。在《旷野》中,主要体现为今昔对比。如往日在晴空下天边的松林,和在松林后面的迎着阳光发闪的白垩岩与现在一条渐渐模糊的灰黄而曲折的道路,和道路两旁的乌暗而干枯的田亩往日翠茂的水草和荷叶与而今枯萎而弯曲的枝杆等。往昔之美好和现实之破败的对比,给人以强烈的心灵冲击,使读者产生与诗人的强烈共鸣。在《我爱这土地》中,多体现为意象和色彩的对比。比如这无止息的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虽然残酷的现实充满了哀感与愤懑的情绪,但诗人还愿意给人希望,所以才能充满了这语言与姿态,坚强地生活在大地上,永远不会灭亡的坚定信念。这两种极具张力的对比,比单纯的揭示现实的苦难更具感染力,也显得更为深刻。

在形式的安排上,最重要的还是其诗歌具有散文化的美,一气呵成、不容停顿。除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和《北方》,《旷野》也明显体现了这一点。首尾两句都是薄雾在迷蒙着的旷野啊……”,是很常见的首尾呼应。但在中间的结构中,就明显有散文化倾向。第二节视角由远及近,落到眼前的田亩,第三节对旷野上的田亩进行细致摹写,第四节写旷野上的池沼,再从池沼转向第五节的远方的山坡:这些意象毫无疑问都是旷野的典型代表。第六节切都这样地/静止,寒冷,而显得落寞……”总结前文对旷野的大手笔的延展,渲染出广阔低沉又荒凉落寞的氛围,之后开始对旷野上小的人、物进行充满抒情意味的刻画。灰黄而曲折的道路灰白而浑浊的雾、芦蒿和荆棘所编的篱围里的几间小屋、小屋里过着惨淡日子的人们和慢慢在雾里走来又消失的农夫——这些意象有条不紊的出现,又间杂着诗人抒情的笔调和对色彩的渲染,无疑使文本意蕴深刻又极具吸引力。正如牛汉的评价,艾青的诗具有整体的浑厚的流动感,是一条河的生命的起伏和节奏,是一片生发气韵的土地的激情。 (三)色调的渲染。由于艾青曾作过画家,因此他对色调搭配也较敏感,其诗歌也明显有绘画美,并进而融入自己的情感。在和土地相关的诗歌中,色调的勾勒以极冷色调为主,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就有寒冷的指爪苦难的浪涛等明显的例子。在其他诗歌中,也不胜枚举。如《北方》中,摹写北方是悲哀的,用了一连串阴郁冰冷的意象——“淡的灰黄” “荒凉的原野” “灰暗的天幕等,这些阴沉的色调,渲染出沦陷的北方和生活在那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人民的贫苦,给人压抑和凄苦之感。这种色调,很容易使让人想到杜甫的沉郁顿挫。正是由于这种冷色调的渲染,使其诗歌中沉郁顿挫的气质明显而突出。

牛汉曾说,他的诗代表了一个时代。因为他和他的诗凝聚着并形成了一种近似大自然的气象和艺术的氛围,这是因为他和他的诗,始终生息和奋斗在一个悲壮而动荡的伟大时代,与民族与土地的忧患息息相连。从他的人和诗,我们能真实的感受到诗人在无比巨大的历史胸腔内,创造诗的生命的激情,这激情使人类的美好的智慧和精神能不断繁衍和光大下去。从其诗歌中土地意象系统的运用来看,这种评价是颇为公允的。 注释:

文学史一般认为,艾青创作成熟期为1937年至1941年抗战初期。 参考文献:

[1]艾青.艾青诗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2]艾青.诗论[M].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a018e33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0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