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分析及和谐关系选择

2022-12-28 23:20: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分析及和谐关系选择》,欢迎阅读!
关系,利益,之间,和谐,选择


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分析及和谐关系选择

【摘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多种多样,但利益关系是其重要方面;社会和谐包括很多方面,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是其中的主体。本文就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列表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



【关键词】人与人 利益关系分析 和谐关系选择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但利益关系乃是其中一种主要的关系和主要的组成部分。世上没有永久的朋友,但有永久的利益。这话说得虽然有些偏颇,却不无一定道理。但人与人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利益关系呢?简单说来,不外乎对己有利、对己不利和对己既无有利也无不利,以及对人有利、对人不利和对人既无有利也无不利几种情况。具体组合见下表:



也就是说,按照这样的组合,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大致可分为9种情况。这是一种比较简单、比较粗线条的分法。如果将利益按多少进一步区分,具体组合如下表:



也就是说,按照这样的组合,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又大致可分为25种情况。为直观起见,我们将利益的多少分别用数值120-1-2来代替,并在相互关系中加减算出利益值,可列表如下: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如果不考虑道德因素,仅考虑利益得失,那么,10种关系的利益值为正数,10种关系的利益值为负数,另有5种关系的利益值为0



如果套用交通规则的标识,我们可以将利益值为“0”的利益关系连线称为红线,将利益值为“1”的利益关系连线称为黄线,将红线以下的区域称为禁区,将黄线以上的区域称为通行区。



如果在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变的情况下,那么,我们都应该争取实现互利双赢以及利益的最大化。事实上,对人对己都最有利的结果肯定是双方都最乐意接受的,这种关系也是最能长久维持的。美国著名社会学家霍曼斯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互,是一种计算利弊得失的理性行为,数学公式表示就是:行为发生的可能性=x概率。也就是说,如果利大于弊、收获大于代价,互动就会维持下去;如果个体无法获得满足,代价大于收获,人际互动就会停止或变成另外一种形式。如企业提供的产品,既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要求,实现效用的最大化,又能卖到最好的价钱,实现利润的最大化,那么,企业与顾客的这种关系就是最好的关系。有人对美国一千多名富翁进行调查,归纳出最常见的发家类型:第一种为勤劳型,第二种为机遇型,第三种为利人利己型。而前两种总共才占受调查人数的百分之二十,分之八十的受调查者靠的是利人利己起家并成为富翁的。如果不能达到这种理想的状态,那么退而求其次,在其余的状态中选择,但必须在通行区范围内,最多也就到利己而不损人。例如,某人由于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无力为社会、为他人作出贡献,但通过努力仍可以自食其力,这样,即使别人乐意帮助他,他也不应躺在床




上等救济,更不应夸大自身的困难而博取甚至骗取别人的同情和施舍。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所以,我们都不能突破黄线”,更不能突破线”,这样的关系,才会是和谐的关系,这样的关系也才可能是长久的关系。



同理,如果在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变的情况下,那么,我们都应该尽量避免双方损失的最大化。也就是说,那种对人对己都有害无益的事情,我们都不应该去做。做了这种事情,小则鸡飞蛋打,大则家破人亡。如三鹿集团生产问题奶粉”,害得消费者生病死亡,也害得自己倒闭破产。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最好不要涉足禁区”,就是在损失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我们也要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比如开车,在车祸即将发生的一瞬,司机都应该尽量利用一切条件作紧急避让,从而将双方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程度降到最低。



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的人就靠欺骗别人、损人利己过日子,像有的医生经常给病人开大处方”,让病人做不必要的检查等,自己从中捞好处,病人不知情,有时还会感激他们。对这种情况,记得有一位哲人说过,你可以长期欺骗一部分人,也可以一时欺骗所有的人,但不可能长期欺骗所有的人。中国也有句老话,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骗人害人的人,一旦被识破,就一钱不值了,就是所得的利益也会失去,甚至会得不偿失,那些贪官污吏的下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社会上还有一些人,由于嫉妒、愤怒等原因,往往干出一些损人不利己,甚至损人又害己的事情,如故意打破路灯的灯泡,故意砸烂公园的石凳,故意散布有害信息,故意伤害无辜人员等。这样的,害了别人,自己又没有得到任何好处,甚至还落得身败名裂、违法犯罪的下场。这样的行为其实是最不应该、最不道德的,这样的人也是最可恶、最可怕的。所,只要是心理健康、精神正常的人,都不应该干这样的事情。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不是一贯提倡舍己为人吗?怎么不把这种关系作为最好的选择呢?其实,提倡舍己为人是就道德层面而言的,如果从利益层面上讲,谁都不可能永远舍己为人,因为谁家里都没有聚宝盆。那些大的慈善家首先都是实业,陈嘉庚、霍英东、田家炳、邵逸夫以及比尔·盖茨等,无不如此。就是国家的扶贫帮困,也都是靠财政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只有先”,然后才能。如果没”,而只有”,那国家就只能不停地印钞票,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反过来讲,任何人,只要他具备自我生存的能力,哪怕过得贫困艰难一点,都不应过分依赖他,都应自己设法改善自己、提高自己。当然,如果碰到天灾人祸,那就另当别论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救急不救贫。所以,舍己为人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针对特定的对象进行的,都是有时间性的,也都是有限度的。



损人利己难以立足,舍己为人难以持久,只有互利双赢才可能和谐、持久。人与人之间是这样,个人与团体之间是这样,团体与团体之间是这样,国家与国家之间也是这样,因为其实质都是同样的。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






[2] 《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热点难点问题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



[3]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4]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年出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9fe6d8941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