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圣地之旅

2022-04-23 13:39: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儒学圣地之旅》,欢迎阅读!
圣地之旅,儒学
儒学圣地之旅——历史感悟

中华大地人杰地灵,儒家文化浸润华夏众生,寻根问源是我辈之责任,传承优秀文化是瀚声之宗旨。齐鲁大地是中华文明地重要发源地之一,那里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宝藏,孕育了儒家文化潍坊瀚声国际学校6年级组织学生赴泰山,阜两日游。实地实境,学以致用,品文化经典。

(一)源远流长的泰山文化

泰山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泰山北麓的龙山文化遗存,表明泰山地区是中华民族远古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1. 泰山古建筑

泰山古建筑主要保存的是明清时期的风格,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建筑与会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成为中国古老文化的例证,保存了一个巨大的封禅祭祀序列和一幅记载历史的立体画卷,而且还为我们留下了顺应自然的建筑典范,以其特有的艺术形象去协调和加强自然美,去表现和深化自然环境。由于它们的存在,才使泰山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映生辉,使峻极于天的泰山深入到几亿炎黄子孙的心坎中,并名扬全世界,成为全为类的珍贵遗产。

2.泰山石刻

经石峪摩崖石刻: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石刻,是佛教文化的瑰宝。经文刻于面坡石屏上,自南而北竖行刻《金刚般若波罗密经》44行,共刻经2799字,现尚存1067个。字径50厘米左右,以隶书为主,被世人誉为“大字鼻祖”为历代书法家所崇高,在书法史上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秦泰山石刻:刻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是泰山现存最早的石刻。上面刻着秦始皇功德铭和二室诏书,是丞相李斯篆书。原文222字,历经沧桑,现仅存10个字,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3.帝王封禅

泰山封禅原是有作为的帝王祭天的传统,是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的祭祀天神地的仪式。其仪式包括""""两部分, 所谓"",就是在泰山之顶聚土筑圆台以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归于天;所谓"",就是在泰山之下的小山丘上积土筑方坛以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报福广恩厚。 帝王一定是受命于天,且国泰民安才有资格封禅泰山。绵延几千年的泰山封禅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山川崇拜,而是包含着对泰山神灵的极端崇拜和有着宏大政治背景文化奇观。据记载,代以前有72位帝王在泰山进行封禅活动,沿至秦汉,封禅遂成为帝王的旷世大,至唐宋时代,封禅仪礼臻于完备。 4.文化遗址

大汶口遗址位于泰安城南25千米处的大汶河畔,1959年开始发掘,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遗址内涵丰富,有墓葬、房屋等遗存。出土文物有造型美观的背壶、钵形鼎、镂空豆、高柄杯、彩陶豆以及磨制精细的石斧、石锛、石铲、石凿、骨器等,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为山东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1982年,大汶口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山东曲阜

曲阜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古称鲁县,是周朝时期鲁国国都。“曲阜”之名最早见于《礼记》,曲阜东汉应劭解释道:“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曲阜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被西方人士誉为“东方耶路撒冷” 周代为鲁国都城。这时期的鲁国是曲阜历史上的黄金时期,是当时除周朝东



1


都洛阳外全国文化较发达的城市。鲁国文化高度发达,所以,人们至今仍用“鲁”作为山东省简称。

春秋末期,孔子出生在鲁国陬邑昌平乡。他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在鲁国创办私学,聚徒讲学,传授“六艺”“诲人不倦”,传播文化,鲁国俨然成了全国的教育中心。他适齐仕鲁,周游列国,积极从事政治活动。晚年,《诗》《书》、订《礼》《乐》、赞《周易》、修《春秋》。他“祖述尧舜,宪章文武”,集夏、商、周三代文化之大成,创立“重仁尚礼”儒家学说,把中国文化推向一个高峰。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 ,我爱大自然更爱自然山水,《论语·雍也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孔子逝世后,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对他的缅怀,其弟子有的庐墓,有的“各持其方树来种之”,奠定了孔林文化园林性质。其后,随着孔子地位提高和孔氏子孙繁衍,在历代帝王优崇下,孔林面积不断扩大。孔子后裔不断提高墓葬规格,树碑立碣,建牌立坊,镌造石仪,名士显宦纷纷篆额题文。后人还不断地栽植佳树名木,使孔林最终发展成一个占地183.33公顷、保存树木42000余棵、坟冢十余万个、碑刻4003通的大型人造园林。

1.孔庙

是祭祀孔子,表彰儒学的庙宇。始建于周,完成于明清时期,是世界上两千余座孔庙中最大的一座,在中国的宫殿式建筑中也是文明遐迩。孔庙现占地14万平方米,三路布局,九进庭院,贯穿在一条中轴线上,左右作对称排列。整个建筑群包括五殿、一阁、一坛、两堂、17座碑亭,共466间,分别建于金、元、明、清和民国时期。主体建筑大成殿,重檐九脊,黄瓦飞甍,周绕回廊,为东方三大殿之一。1200余株古桧明苍翠欲滴,庄重威严,自然天成。汉以来的历代碑刻1040多块,连同大量书、画、牌、匾等珍贵文化遗存,不仅是儒家文化载体,更镌刻了中华文明的沧桑足迹。

2.孔府

孔子嫡系长支世代居住的府第,是中国现存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衙宅合一的古建筑群,有“天下第一家”之称。孔子去世以后至宋代以前,长子长孙依庙居于阙里故宅,看管孔子遗物,奉祀孔子,称“袭封宅”。历代帝王在尊崇孔子推行儒家文化的同时,对其子孙一再加官封爵,赐地建府。宋宝元年间,首封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兼曲阜县令,并新建府第,改称衍圣公府。明洪武十年,重建府第,府内始设置官署,后经历代扩建,达到现在的规模。孔府现占地12万平方米,按明代一品官府第形制,以明清建筑为主风格,三路布局,前堂后衙,府第功能分区明确,建筑排列有序。中路前为官衙,供衍圣公处理公务及宗族事务;后为内宅,是衍圣公饮食起居之所。东路前为东学,供衍圣公读书励志、接待官员;中部为家庙,供衍圣公奉祀先人;后部为一贯堂,供衍圣公次子、奉祀子思的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使用。西路前为西学,供衍圣公学诗学礼、诗文会友;后为花厅,供衍圣公闲居。衍圣公的主要职责是护卫孔子林庙、代表国家祭祀孔子。孔府因此保存了众多的祭祀礼器,最为著名的是清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分别颁赐的中和韶乐乐舞具和商周十供。衍圣公世代恪守“诗礼传家”的祖训,着意收集历代礼器法物,藏品达10万余件,尤以孔子画像、元明衣冠、衍圣公及夫人肖像著称于世。孔府最著名的珍藏还有明清文书档案,它是孔府400多年各种活动的实录,共有30多万件,是中国数量最多、时代最久的私家档案,对于研究中国明清史特别是明清经济史具有重要价值。是世界上现存最为显赫的贵族府第。



2


3.孔林

孔林,作为家族墓地,为世界之最。自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其子孙接冢而葬,两千多年从未间断。林内墓冢累累,多达10万余座,成为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家族墓地。现占地200余万平方米,有坟冢10万余座。孔子去世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鲁人世世代代无能名者”,林内现有树木10万余株,其中200年以上古树名木9000多株。孔林还有各种奇花异草130种,可以说是一座天然植物园。孔林还是一座集墓葬、建筑、石雕、碑刻为一体的露天博物馆。历代王朝为褒扬儒学,不断增拓墓园,辟神道,筑周垣,建林门,刻石仪;子孙也代代博葬,立碑刻石。林内现有金、元、明、清至民国历代墓碑4000余块,是我国数量最多的碑林。除汉碑移入孔庙外,尚有李东阳、严嵩、翁方纲、康有为等明清著名书法家题写的碑文。丰富的地上文物,对于研究我国墓葬制度的沿革,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书法、艺术等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8f23d2a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2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