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苏轼在词学领域的贡献苏轼对词的贡献

2022-12-22 10:10:1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试论苏轼在词学领域的贡献苏轼对词的贡献》,欢迎阅读!
苏轼,对词,贡献,领域


《试论苏轼在词学领域的贡献:苏轼对词的贡献》



摘要:一、提出了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及“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词自问世以来,一直是迁客骚人抒发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表现载体,“以诗为词”的手法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 ()在词的内容和题材方面 苏轼对词的显著影响是丰富了词的题材,对词进行了大力的开疆辟土,使词从原来的花间小径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

苏轼是我国古代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他在诗、词、文等诸方面,皆富有成就,但尤其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当人们论及他的文学成就时,总是怀着敬意盛赞他对词的革新。 苏轼对词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出了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及“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 词自问世以来,一直是迁客骚人抒发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表现载体。 又称“曲子词”,属于广义的诗的范畴,是特殊的诗体。学界一般认为,词诞生于隋,兴起于唐,盛于宋,是伴随燕乐而产生,适应诗歌形式的转变而兴起的。词的生命在音乐,依声填词,配合音乐而歌唱,是词的根本特点。 自晚唐五代以来,在文人的观念中,词一直被视为“小道”,多被用来描写男欢女爱、离愁别恨,以清丽婉约当行,长于比兴,词意含蓄,但境界狭小,风格纤弱,在宋人心目中的地位是“方之曲艺,犹不逮焉”。而苏轼,却突破了词为“艳科”这一传统,扩大了词的写作题材和内容,丰富了词的艺术内涵。苏轼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词即是诗。因此,苏轼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由于他从文体观念上把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这就为词向诗靠拢、实现词与诗的相互沟通提供了理论据。 二、采用“以诗为词”的创作手法 “以诗为词”的手法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道”的层面上,摄诗心入词心;二是在“艺”的层面上,引诗法入词法。 一是以诗的题材和内容入词。在苏轼的意识里,只要是诗能表现的、接触到的一切人、事、物、理都可以入词,这使宋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新境界,如其《江城子・密州出猎》写报国立功之豪情,《水调歌头》里的“明月几时有”,传出世人之心灵冲突及对亲人之深情等等。词无疑成为苏轼抒理想抱负、写人生情趣的最好载体。 二是以诗风格和意境入词。苏轼的风格比较多样化,但豪放、乐观、放旷的居多。正如其诗,苏词也呈现多样化怀状――既有婉约词,也有豪放词,而豪放词主导了其词的风格和意境。这就是苏轼以诗风格和意境入词,从而提高了词的地位。 三是以才学入词。苏轼的诗重视文、议论、才,才学是苏诗的一个重要特征。苏轼“以诗为词”,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使词由附庸变为大国,

并与诗、曲一样,成为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 三、扩大了词的题材内容,开拓了词境 ()在词的内容和题材方面 苏轼对词的显著影响是丰富了词的题材,对词进行了大力的开疆辟土,使词从原来的花间小径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 在扩大题材的过程中,正如刘熙载《艺概》评价所说:“无事不可入,无意不可言也”。苏轼既写男女恋情、离合悲欢之类的传统

.




内容,又突破词为“艳科”的狭隘范围,将通常只在诗中出现的田园风情、山水景物、人生志趣、怀古感今以及咏物记事等移入词中,并充分用词的体式上的特点,取得诗歌所难以且有的艺术果。 ()在意境方面: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象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 四、对词风的变革与创新 苏轼对词的革新与贡献,还体现在风格上。他使词的风格多样化,尤其突出的是大气磅礴、豪迈奔放,使词由女子气、脂粉气变成男子气。 一提到风格,一般文学史总是把苏轼和柳永分成不同的两派,苏轼的豪放,柳永的淫靡。甚至苏轼也曾说过与柳永是不同的。但也不能说与柳永没关系。因为当时柳永的词已很流行,苏轼写词时便以他为参照物,并独辟蹊,有意识的在柳永之外再创立一种词风。这难怪后来苏轼念念不忘柳永,总是将自己和柳永作比较。其实,苏轼在香软妩媚格调盛行的词坛上,所创作的一批新人耳目的作品,当时人便以“天风海雨”、“铜喉铁板”等来形容,以“气象恢宏”、“横放杰出”等来描述,这足以表明苏轼确乎开创了与传统曲子词迥然不同的风格 另外,苏词的风格中还有清旷的一面。苏轼受道家思想影响较深,襟怀旷达,身处逆境而能因缘自适,于山林、禅理中寻求解脱,形成其词作的清旷气韵。如《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达执著而旷达的人生态度,可谓执而旷。《念奴娇》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现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可谓功而旷。凡此无不表现出苏词之旷达飘逸的风格 总之,苏词的多样化风格,难加以简单的概括。在词这一领域中,苏轼对题材内容、意境风格、表现手法都进行了大胆的开拓与创新,使他的词作与传统词出现重大的差异,在当时引起了普遍的关注。 综上所述,轼对词的贡献是全面的。无论从词境的开拓、词品的提高上来讲,还是从词风的转变、词律的改革与推进上来讲,苏轼对词的发展都功不可没。他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改变了传统词的风格,推进了词形式的发展。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原一带广泛传诵,而且在边缘地区乃至辽国、高丽等地都拥有不少读者,他所创立的豪放词派直接为辛弃疾所继承。因此,我们誉之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词人也毫不为过。苏轼对词的开拓和创新之功,将永远彪炳于文学史册。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葛晓音.唐诗词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 [3]王小平,冯丽,唐明,周浩悌.中国文学史集・宋代文学[M].远方出版社,2004(12). (作者单位:贵州省毕节市杨家湾二中)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8a396158b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0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