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形而上学的原因和途径

2023-03-20 02:20: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反形而上学的原因和途径》,欢迎阅读!
形而上学,途径,原因
一、现代西方哲学反形而上学的原因 19世纪中期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社会历史的变化又从外部对形而上学提出了挑战。这就是现代西方哲学反形而上学的原因之所在。

1.形而上学的内在矛盾。形而上学的对象是外在的、无限的、超验的宇宙实体,人不能凭感性经验认识这个实体,而实际认识又必须从感性经验出发。因此,形而上学难以完成自己的任务。从一定意义上说,“本体论问题在相当程度上也就是认识论问题,而且往往是无法解决的认识论问题”①。虽然形而上学从来自认为是为一切知识提供基础而其自身则不需要也不可能再有基础的“最高知识”,但是形而上学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形而上学不仅需要从认识论上说明其对象是能够为我们所认识的,或者说我们的确具有相应的认识能力以通达它的对象,而且需要从知识的角度形成一定了理论体系。由于形而上学的对象具有某种超验性,我们不能从认识论上把握这一对象,因而也就不可能合理地确定这一对象真实存在,这构成了所谓“形而上学的认识论难题”形而上学的内在矛盾是形而上学体系本身的矛盾,正是这种矛盾的存在使形而上学始终面临着危机,不克服这种矛盾,哲学就无法发展。这正是现代西方哲学反形而上学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2.形而上学的外部挑战。1)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形而上学受到冲击。文艺复兴以来,实验自然科学取得了重大进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生了两次重大科学革命,相继产生了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同时数学逻辑学等学科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使追求绝对性、确定性的形而上学观念受到冲击,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磁场和放射现象的发现冲破了“原子不可分”的神话;爱因斯坦相对论关于物体在宏观高速领域将出现“尺缩”“钟慢”效应的观点,改变了经典科学时代的绝对时空观等等。与此同时,随着数学逻辑学和各门经验科学的严密程度日益提高,特别是对概念结构的精确性、对逻辑和数学明的严密性以及对综合科学命题的可证实性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这样,通过纯概念的逻论文联盟,理性主义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从文艺复兴时期起,资产阶级哲学家们就高举理性主义的大旗,批判中世纪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的信仰和虚妄,反对封建主义的“蒙昧”与“无知”。正是在理性主义的旗帜下,19世纪中期,西方各国先后取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纷纷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然而19世纪中期以后,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不断深化、经济机频繁发生、思想文化日益堕落,所有这些社会历史的现实发展,都向近代理性主义哲学出了挑战。传统理性哲学所做的“理性承诺”,在社会历史的剧烈动荡中被撕成了碎片,使传统理性主义更是在各种危机重压下不堪重负而暴露出其固有的虚假、苍白和无力。因此,“形而上学在推翻了上帝并以理性取而代之后,所建立的理性王国非但没有让芸芸众生感到安适,他所做的理性承诺非但没有带给人间以安居乐业,反倒是将人们逐出了原有的家园,变得无家可归而不得安身。人们陷入从未有过的异己的深重苦难之中。恐怕这就是传统形而上学遭到猛烈冲击乃至抛弃的最重要的社会历史原因”②。 二、现代西方哲学反形而上学的途径

在形而上学遭遇到内在危机和外部挑战的形势下,现代西方哲学普遍出现了对形而上学的反叛。

1.用实证原则摒弃形而上学。早期实证主义者坚持用实证原则摒弃形而上学。他们认为,科学哲学必须以经验为限,只有能被经验证实的知识才是可能与可靠的。诸如世界的本原、事物的本质等形而上学命题超越于人的感觉经验之外,不能被人们的观察经验所证实,因而它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靠的,应该予以摒弃。实证主义创始人孔德首先提出了实证原则。这种原则认为,哲学应当以实证自然科学为根据,以可以观察和实验的事实及知识为内容。传统哲学研究事物的本质、世界的本原等形而上学问题,这些问题是不能由经验所证实 转贴于论文联盟 的,因而是无法把握的。因此,哲学应该摒弃神学和思辨形而上学所研究的那些所谓绝对的、终极的,然而却无法证明的抽象本质,以实证的知识取代神学和形而上


学的思辨概念。第二代实证主义代表马赫继承了孔德的实证主义,经验主义原则出发,形而上学进行了更为彻底的否定。马赫认为,关于世界的本质等形而上学问题不仅是人的认识能力所无法解决的,它们是根本不存在的。他指出,那种认为有一种客观独立存在的“物自体”“实体”的想法,是一种奇怪的想法。在马赫看来,科学和人类认识所及的世界就是经验世界,传统哲学企图在经验之外寻求关于事物抽象本质的做法是不会有任何结果的。 2.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清除形而上学。逻辑实证主义认为,形而上学问题既不能从经验上得到证实,又不能从逻辑上得到证明,因而是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是“不可说的事情”它们的产生是由于人们错误使用语言的结果,因此他们主张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清除形而上学。法国哲学家石里克首先提出了一种新的哲学观,他认为,哲学就是那种确定或发现命题意义的活动{3}。为了确定命题的意义,石里克提出了著名的“经验证实原则”。在他看来,只有当一个命题可被证实或真或假时才有意义。“传统的形而上学命题,都是在真的或假的以外的无意义的命题。命题的意义——无论它是真的或假的——都是证实方法的活动;一个在证实方法以外的命题,则是所谓无意义的‘似是而非’的命题了”{4}。石里克不但用经验证实原则对传统形而上学进行了清洗,而且还运用逻辑分析方法对形而上学予以排除。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命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分析命题,另一类是综合命题,除此没有第三种命题。在他看来,哲学史上存在的形而上学命题,既不是分析命题,也不是综合命题,只能是徒具命题形式的伪命题,是毫无意义的,应该把它们清除出科学的领域。卡尔纳普对形而上学的敌对态度更为强烈。他认为哲学不应探讨形而上学领域中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毫无意义)也不应该探讨经验领域中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属于物理学经验科学的对象,不属于哲学的范围)那么哲学的任务是什么呢?卡尔纳普回答说:哲学的唯一任务就是逻辑分析”{5}。他通过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认为传统形而上学中所使用的“理念”“绝对”“本质”等概念都是无法用经验来证实的,都是没有意义的伪概念;传统形而上学中的许多命题都是不符合逻辑句法的,因而也是没有意义的,应该把它们从人们的认识领域清除掉。 3.从非理性主义立场批判形而上学。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的唯意志主义者从非理性主义出发,对以理性独断、二元对立为特征的形而上学展开了激烈的批判。叔本华是最早对形而上学提出批判的唯意志主义代表。在他看来形而上学只满足于对物质、精神、上帝等理性实体的抽象沉思,却遗忘了作为感性的、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人的存在,这种传统的理性哲学已陷入了危机。为此他主张,哲学研究的对象应当从抽象的理性本论文联盟,意志不仅是人的本质,也论文联盟,是意志的产物和工具。要达到对世界本质的认识,靠理性是望尘莫及的,只有非理性的直觉才能达到。这样,非理性的意志、直觉便成为叔本华哲学的核心,从而超越了传统理性哲学的界限。继叔本华之后,尼采也对以理性主义为特征的形而上学进行了公开挑战。他把理性视为衰败的生命的象征,认为由理性主义支配的传统形而上学限制和扼杀了个人独特的非理性的生命和本能。在他看来,在理性主义支配下的形而上学的几乎所有概念(如主体、对象、实体、意识等)都是虚构和谬误,不能用来确定人的使命,估价人的事业。它们不仅不能达到,反而掩盖了人的生命和本能。因此,必须摧毁为理性派思想家所制定和神圣化的旧观念,代之以突出人的生命力和本能冲动,并把它们哲学的出发点。 4.以一种新的本体论取代形而上学。以海德格尔和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哲学家,认为传统形而上学都不是科学的本体论,他们主张以一种新的本体论取而代之。海德格尔反对从柏拉图开始的传统形而上学,认为传统形而上学遗忘了“存在”,成了“无根”的本体论。在海德格尔看来,“存在”与“存在者”不同,存在者是已经存在且已显示出存在的东西。存在优先于存在者,因为任何存在者必须首先存在,而后才能是既定的存在者,否则,存在者就不可能呈现、存在在那里。然而以往的哲学关心和讨论的却只是“存在者”而不是“存在”这个更加根本的东西。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存在”呢?海德格尔的回答是“人的存在”或“自我的存在”。他说:“一切存在者的存在总是自我的存在。{6}在海德格尔看来,人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80bf047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d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