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学生清明节手抄报的内容》,欢迎阅读!
中学生清明节手抄报的内容
扫墓祭祖
清明节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是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清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踏青清明之时,正是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清明话习俗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农谚云:“清明一到,农夫起跳”;“清明浸秧,勿问爹娘”;“清明前,好莳田。清明后,好种豆”。随着清明的到来,气温逐步升高,万物萌发,正是播种好时节。农民深谙这个道理,清明节前后,或耕田撒谷,或种瓜种豆。
清明扫墓在我国由来已久。《孟子·齐人篇》中载:“卒之东郭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一个可笑的齐国人偷食祭品,却向妻妾谎称每天都有达官贵人请他吃饭。可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祭祀的习俗,只是那时还没有具体的日子。到了唐朝开元二十年,唐玄宗诏告天下,将寒食节定为祭拜扫墓的日子,并规定这一天禁火,冷食。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接近,二者融为一体。柳宗元有诗云:“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每逢清明,人们总要提着酒食、水果、糕点、纸钱香烛和火炮等物品来到亲人墓前,为逝者放一挂鞭炮,烧一沓纸钱,敬一杯好酒,添上几g新土,插上几根柳枝,说上一番心里话,以此表达对故人的哀悼和思念。
清明节,亦称踏青节,又叫探春、寻春节。“清明时节天转暖,柳絮纷飞花争妍。”清明一般都处于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是一年中气候最为舒适的时
节。此时,春光明媚,百花盛开,鸟语花香,草木吐翠,万事万物皆清新明朗,生机勃勃,正是踏青好日子。
除此之外,清明节还有放风筝、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拔河、斗鸡等习俗活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58fd022cc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