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语文《古诗两首》之春日》,欢迎阅读!
备课人 教 学 目 标 重难点
课题
《古诗两首》之春
日
课型
以文代文
课时 1课时
1、背诵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3、读熟主题阅读丛书的古诗,感受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引导法、阅读法
预 设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整体诵读,触摸意象
1、自由练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提醒读准“胜”“泗”“滨”。
2、再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感。(出示)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三、分步解读感受意境
1、理解诗意,体会心情。
(1)学生自读吟诵,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2)知道诗人朱熹在春日里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激动、舒畅、得意)依据是什么?找出诗中的词句说明。
(寻芳——踏青赏花,看花观景,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无边——一望无际,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万紫千红——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2、想象画面,诵读诗句。
朱熹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能不高兴吗?引读——“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欣赏到万紫千红的春色,心情怎能不好?引读——“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此时你就是踏春赏春的朱熹,看到那万紫千红的景色,你想怎样吟诵此诗来表达此时的心情呢?(引读整首诗,读出高兴、喜悦、兴奋、激动、舒畅、得意的心情)
3、用心品诗,感悟哲理。
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心里非常高兴,这只是文字表面的意思,这首诗还有它的深层意义,不了解朱熹就读不出诗的真正内涵。
补充与修改
(1)了解作者朱熹,特别强调他的诗歌特点:他的诗自然清新。寓意含蓄,简练明快,很多作品成功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秀美和诗人的远大胸怀,常于朴实中透出深刻的哲理。
(2)抓住重点,感悟诗理。
泗水——在山东的曲阜,从曲阜的北面流过,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孔林、孔庙、孔府所在的那个地方。我们读《论语》的时候就知道“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那么他看到这个“川”就是泗水,孔夫子是在这个地方教他的门徒的,也就是说这里即圣人之地。
胜日寻芳——实际上告诉我们他在春日寻找的这个“芳”,这个芬芳的东西是孔孟之道的芬芳、是人间的圣人之学的芬芳。
万紫千红——他找到了一种充满希望的景象,也就是找到了民族精神和人生意义。他的这首诗,在从容沉着的风景描写之中,透露的是一种自信和喜悦。
4、对比赏读,感悟春美。
朱熹眼中的春天是万紫千红、满含哲理且透露着自信和喜悦的,那么春天在其他诗人的眼中会是怎样的形态呢?我们再来看另一首写春天的诗。
出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小组合作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想象它所描写的春天的形态,从中你体会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2)交流体会: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春游西涧时看到的暮春景色,他当时正任滁州刺史,他向往归隐山林。诗人先写涧边的春意盎然的景象,从“独怜”看出他的喜爱之情,再写郊野渡口的水势急迫、空荡的渡船,流露出了诗人淡淡的忧伤。
(3)小结:同是春天,在不同诗人的眼中,春天的色彩也是不一样的,这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及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诗人总是通过写景来抒发或寄托自己的情感。
在其他别的诗人眼中春天是怎样的呢?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再来诵读一些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体会诗人不同的感情和心情。
四、主题拓展
主题绘本《为地球撑起一把伞》P79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玉楼春 宋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hú)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 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1)学生自由朗读。
(2)小组内合作互查背诵情况。
(3)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小结:古人笔下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收集并积累下来。
作
1、回家修改自己写的诗句译文。誊写工整。(必做) 业
2、背熟并正确默写古诗。(必做) 设
3、继续收集古人笔下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选做) 计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晚春》 《玉楼春》
板书设计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be98baea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