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昆明的雨教案(含板书及反思)》,欢迎阅读!
《昆明的雨》
【教学目标】
1.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 2.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4.体悟作者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1. 品析细节描写和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2. 体会概括昆明的雨的特点。
3.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汪曾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代表作《受戒》《大淖纪事》等。 《昆明的雨》写于1984年5月19日,首次发表于1984年第十期的《滇池》。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和昆明生活了7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汪曾祺73岁生日时曾作诗一首:“往事回思如细雨,旧书重读似春潮。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忆儿时。”晚年汪曾祺的诗文书画中,也随处可见他对故人、故土、故事的魂牵梦绕的怀念之情。
《昆明的雨》是作者一系列回忆昆明往事的散文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含蓄、空灵、优美、淡远。本文本意不是主要写雨,而写了那些与“雨”有关的景物和事情,从昆明的雨与当时的生活,虽处艰难困苦之时,也可享受自由快乐的生活。昆明之雨季,明亮、丰满、饱含感情,且为时长。结尾描述雨中赏花的往事,更像是一副充满诗意的图画,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绵绵细雨中的青灯古巷、静寂而忧郁的石板路、飘荡着乌云的暗暗的天空......也感受到了作者无限的思乡情愫。 二.导入
欣赏图片:昆明是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呢? 三.整体感知
1.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头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①所画的倒挂而解开花的仙人掌、青头菌与牛肝菌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
②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文中写到了雨中的哪些景物? 雨中的菌子、雨中的果子、雨中的花
3.文中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乡愁等,内容感觉有点散,但其中有一条感情线索贯穿其中,这条线索是什么?
线索: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
4.第3段和第12段作者都只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分析这两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第3段:点明文章中心,表达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的感情。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12段:深化主题,表达对昆明的雨的相信之情,照应第3段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完整。
5.昆明的雨季有什么特点?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
第2课时
一.合作探究
1.再读课文,感悟昆明的情味,感悟汪老对昆明生活的喜爱与想念,从中我们可看到怎样的人生态度?
我们看到他热爱生活,他把美好的东西用文字记录下来,使人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
(文如其人,汪曾祺散文的平淡质朴,不事雕琢,缘于他心境的淡泊和对人情世故的达观与超脱,即使身处逆境,也心境释然 在被打为右派下放劳动的日子里,他奉命画出了一套马铃薯图谱。他认为在马铃薯研究站画图谱是“神仙过的日子”,画完一个整薯,还要切开来画一个剖面,画完了,“薯块就再无用处,我于是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吃掉。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全国盖无二人。”)
2.小结:本文通过描写昆明雨季中的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以及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以及对宁静、恬然生活的留恋。 二.语言品析
分析下面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硕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生动描写出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
2、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喜爱、赞叹之情。 三.写作借鉴
本文能给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 汪曾祺的散文特点: 1、平淡而有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576f658b2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d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