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恨歌主题的看法

2022-03-27 17:07:1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长恨歌主题的看法》,欢迎阅读!
长恨歌,看法,主题,关于
关于长恨歌主题的看法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是读者争论的焦点问题,观点颇为分歧,约可分为三派:其一,爱情主题说。认为作品主要描写了李隆基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歌颂他们的爱情;其二,讽喻批判说。认为白居易通过这个爱情悲剧批判唐玄宗好色误国;其三,双重主题说。认为诗歌的前半部分批判的意味比较明显,后半部分中诗人对李、杨爱情悲剧的同情、对他们爱情的歌颂和惋惜远远大于批判。

我同意双重主题说。我认为,将此诗看成纯粹的讽谕诗或爱情颂歌都不恰当。它是暴露与歌颂的统一,讽谕和同情的交织,既为李、杨的爱情悲剧一掬同情之泪,又为他们的误国失政一叹遗恨之声,二者交相融汇而不是机械叠加。

为此,我从两方面来说明我的观点。

根据全诗的内容和情节发展,可将诗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尽日君王看不足,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纪。贵纪进宫后恃宠而娇,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士,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后完全沉湎于歌舞酒色。开卷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提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这些全部都讽刺了唐玄宗的荒淫误国。第二层从渔阳鼙鼓动地来回看血泪相和流,写安史之乱,玄宗逃难,被迫赐死贵妃,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将玄宗重美色看作是安史之乱的导火索,但也将因玄宗荒淫误国所造成的安史之乱进行了淡化处理,对二人的生离死别则着意形容,让我们被悲剧气氛所感染,时也淡化了批判的语气。第三层从黄埃散漫风萧索魂魄不曾来人梦,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的寂寞悲伤和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行宫见月,夜雨闻铃,是一片伤心色肠声长安收复以后回朝时,重过马克,不见玉颜空死处回宫后,池苑依旧,物是人非,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荡气回肠。第四层从临邛道士鸿都客此恨绵绵无绝期写玄宗派方士觅杨贵妃之魂魄,重在表现杨妃的孤寂和对往日爱情生活的忧伤追忆。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上天入地,后终在虚无缥渺的仙山上让贵妃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再现于仙境。后两部分深切地写出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结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二句,是爱情的叹息与呼声,是对于爱情受命运捉弄,和爱情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

由此可见,全诗并不是在一味地叙述和赞美玄宗和贵妃之间的爱,前半部分意在讽刺。后半部分将两人的爱描写得淋漓尽致意在与前半部分相呼应。在爱与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最终酿成了长恨的悲剧。玄宗的长恨是失去了挚爱之人,贵妃的长恨是与玄宗的过往既是她的幸福也是她的遗憾,而诗人的长恨则是国家的灭亡……

除此之外,每个人内心都有渴望一份爱情的心理。而且希望爱情的过程越波澜起伏、惊天动地越好。人们这种对爱情期盼的心理会不自觉地扩大到他人身上。所以,当人们看到《长恨歌》中对李杨爱情的描写之感人之惊天动地时,便忘了对其主题加以理性的分析。注重于后半部分对两人爱情的描写,而忽略了前半部分对玄宗的讽刺。

综上所述,我认为《长恨歌》的主题为双重主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54b82619b6648d7c1c746a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