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山水隐逸诗的艺术特征

2022-04-19 15:18:2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孟浩然山水隐逸诗的艺术特征》,欢迎阅读!
孟浩然,逸诗,山水,特征,艺术
孟浩然山水隐逸诗的艺术特征

导语: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隐逸诗人孟浩然, 在继承和发扬 前人诗歌创作风格基础上, 在其山水田园诗歌创作中无论是在思 想内容、表现手法,抑或风格意境方面都较前代有了新的超越, 开辟了唐代山水诗的清新之风, 本文将从创作手法等方面阐述孟 浩然山水隐逸诗创作的艺术特色。

近些年来随着隐逸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许多研究者们把更 多的目光移向了开创盛唐山水诗派诗人孟浩然。 孟浩然作为王孟 诗派的代表人物, 在盛唐时代能够开宗立派, 自然在山水田园诗 的创作上有超人之处, 并取得一定的成就。 在山水诗创作上孟浩 然深受南朝诗人谢灵运山水风格的影响, 并使山水诗得到了发展。 同时因其所具有的隐逸经历和隐逸思想, 使其自然山水诗、 田园 诗带有隐逸的情调。 孟浩然现存诗歌二百五十多首, 其中有不少 作品表现他希望济世的抱负和决心以及不能济世的困惑和苦闷, 而孟浩然最受人推崇的是他的山水田园诗。

一、改变主客体审美关系,形成情景交融的诗歌意境 李泽厚曾说过 “六朝山水诗则是以自然作为人的思辨或观赏 的外化或表现,主客体在这里仍然对峙着” ( 李泽厚《美学三书》,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9 年版, 101 页) ,主客体之间缺乏情感 交流,山水诗中景是景、情是情,二者割裂互不相融,如诗中往 往一半是写景,一半是抒情,这种形式就比较生硬和呆板,艺术 性不是很高, 不能形成景中有情、 情中有景的令人回味无穷的诗 歌境界。而孟浩然则改变以往做法, 把山水当成倾心相诉的对象, 把自己求仕不得的苦闷愁情融入到写景之中。 因此, 诗人眼中的 物都带上了个人的感情色彩, 其山水诗已达到融情于景、 情景 交融的境界。如孟浩然《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诗: 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鲛人 潜不见,渔父歌自逸。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夕阳开晚照, 中坐兴非一。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

此诗为孟浩然登临汉江孤屿之作。 王迥是孟浩然的好友, 住鹿门山,孟浩然在家乡时常去鹿门山看望他,写作此诗时,王 迥已经离开了鹿门山, 诗人在江中孤屿回想当年两人分手时的情 景遂作了此诗。 诗的前半部是描写眼前的山水情景, 看上去纯是 写景,但景中充满了作者的感慨, 悠悠,水落屿出的景色,

“忆与君别时”至“归来恨如 “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

失”抒发了作者的怀念之情,两部分的过渡十分自然贴切。此诗 先写清江


以山岩翠竹共同勾画出溪山之景。幽幽的深潭,密密的绿竹使景 物在清雅中多了几分曲折幽深的神秘感。

“鮫人潜不见,渔父歌

自逸”诗人把神秘的“鮫人”和自在放歌的渔人对举,就是一幅 恬淡安详的渔舟唱晚图,由此激起了作者感情的涟漪, 自然唤起 下文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山水是如此引人向往, 但如今只能 自己一个人欣赏,回想当年,鹿门山上的别宴是那样兴酣意畅, 如今却只有自己孤单一人, 怅然而归。孟浩然虽然在景物中没有 显示出任何主观活动的痕迹, 而通过描摹清旷、幽深的景色暗示 和传达了对老朋友的怀念之情,同时,也在隐隐约约、朦朦胧胧 中感到作者隐逸生活之惆怅和若失。

二、改变主客体审美关系,单纯形象提升文学意象 谢灵运把摹写物象的再现手法带入山水诗的创作中,

是对山

水诗的贡献,但我们从他的山水诗中很难感受到作者的感情波澜, 更难见出作者的性情与面容。 他的山水诗还处于对山水的描摹与 再现上,没有融入主观感情色彩,也只能看出景是景,情是情, 二者的分离与独立是很明显的。 而孟浩然山水诗中的形象已不再 是山水的原形描摹,也不是在写景的基础上简单地摆放和加入了 自己的情感,而是采用了艺术表现手法, 山水形象的刻画与自 己的思想感情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山水诗中的简单形提升为具 有深刻艺术意蕴的形象。 孟浩然山水诗中的山水形象, 是融入了 他个人性情气质的一种文学意象。 如他的早期作品《登鹿门山》: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渐至 鹿门山,山明翠微浅。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昔闻庞德公, 米药遂不返。金涧饵芝术,石床卧苔藓。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 践。隐迹今尚存,咼风邈已远。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探讨 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这首游览怀古诗先写乘船顺流赴“鹿门山”沿途所见,再写 登山后遥想“庞德公”当年的行踪,缅怀他的高风亮节,表现了 诗人早年对故乡前辈隐士高人的钦羡之情。

景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游程的转换而变化,

全篇从清晨写到日暮, 对山水原形特征进行

了描写,但我们通过诗中的形象,更多的却是真切地感受到了诗 人的情怀,诗人游山览水的勃勃兴致和向往隐逸之情。 还有孟浩然著名的《宿建德江》 一诗,描写了江边水烟迷蒙, 触动了诗人的愁思,极目远望,那寂寥空旷的原野,似乎天比树 ;再看近处,江水如镜,天上的明月, 映照在澄清的江水之中, 似乎距离诗人更近了,远景,云树接天 ; 近景,月与人近 ; 的意 境,真是优美淡远极了。 如果我们仅仅因为诗中曾经出现过 “愁” 字,便以为这首诗只是写羁旅之思,那就难免失之表面化了,这 说明了孟


浩然的诗既不是单纯地写景, 也不是单纯写人, 而是景 情融为一体了。 孟浩然的山水诗, 我们不仅领略了他笔下的山 水风光,感受到了这位正直风雅的古代文士的思绪与隐逸的情怀, 孟浩然这种在山水诗中表现人的存在的取向, 同谢灵运的山水诗 在创作手法上相比有很大的超越和创新。

三、以奔放的笔势摹状雄伟壮观的山水胜景 孟浩然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他的故乡襄阳度过的, 襄阳有 许多名胜古迹。山水滋养了他的性情,开阔了他的视野,涤荡了 他的心胸,激发了他豪放的思想感情。又曾在湘赣、吴越、蜀一 带游览漫游,期间,他接触到了许多雄奇壮丽的景观,诗人于是 用奔放的笔势传神地描绘出了他的所见所闻, 写下了许多脍炙人 口的佳作,其中《登望楚山最高顶》便是其中一首: 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最高惟望楚,曾未一攀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52f15d871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5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