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对巴普洛夫和斯金纳学习理论的认识——兼谈其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欢迎阅读!
对巴普洛夫和斯金纳学习理论的认识——兼谈其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作者:曾 力 冷泽兵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19期
曾 力,冷泽兵
(西华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摘 要:巴普罗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说和斯金纳的条件作用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但都是刺激与反应的联接.他们的实验发现对教育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其中刺激的泛化和分化、恐惧性条件作用、强化、惩罚和消退以及程序教学对教育实践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关键词:经典性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3)10-0222-02
1 引言
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开启了学习的联结理论,也称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随后,俄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说,华生的刺激—反应说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说对学习的联结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学习的联结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的,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连接的过程.强化在S-R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S-R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出现,学习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但这一论段过于强调学习的机械化,没能将人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区分开来,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所以随之而来的学习的认知理论对行为主义进行了改进,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得到了发展.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启迪我们要辩证的看待问题,对待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也应取其糟粕留其精华,去伪存真,保留其对教育教学发展有利的真理并将其应用于教育实践.
2 经典性条件作用说与操作性条件说的异同
巴普洛夫的狗的经典实验描述到:将无条件刺激的食物与中性刺激的铃声反复配对出现后,但铃声要先于食物出现,当只呈现铃声而没有食物时,关在笼子里的狗也会分泌唾液,此时中性刺激的铃声就变成了条件刺激.巴普洛夫研究的虽然是狗的分泌唾液的反应,但经典性条件学习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也十分常见,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等.
斯金纳在20世纪30年代对桑代克的动物实验进行了改进,创设了他的斯金纳箱,阐述了食物强化白鼠按压杠杆的行为.斯金纳认为,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斯金纳认为任何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有特定的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性反应,又称引发反应,而操作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又称自发反应,应答行为时经典性行为的研究对象,而操作行为则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
斯金纳和巴普洛夫都强调行为是后天形成的,是行为强化的结果,他们的区别与联系可以作如下说明:(1)经典性条件反应:S-R-S;有明确的无条件刺激和中性刺激物,并强调呈现的顺序;实验中动物是通过主动操作来达到目的的;非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刺激;学习
是S-R不断配对联接形成行为的过程.(2)操作性条件反应:R-S-R;刺激物不明确,强调行为结果对行为发生率的影响;实验中动物往往是被动接受刺激;强化刺激引发了非条件反应;学习是强化范式引起行为的过程.
3 经典性条件作用说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3.1 刺激泛化和分化
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反应以后,其他和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就是刺激泛化.例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说的是一个曾经被一条蛇要过的人,他再次看到和蛇形状相似的事物的时候会产生一种与看到真蛇同样的恐惧感.新刺激与原来条件刺激越相似,其诱发的条件反应就越强.在学习当中,如果我们已经学习了英语,而后在学习法语就简单很多,这是应为英语和法语的读音和拼写相似,有的单词几乎一样;同样,对于学习日语的人来讲,中国人学习日语要比西方人学习日语要容易些,原因是汉语和日语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又如,我们经常会在课堂学习当中听到老师说要学会触类旁通,学习英语时要学习构词法,学习一些单词的前缀、后缀和派生词,如-less表示否定,学习汉语时要学习汉语的结构等等.相反,在许多时候,我们需要把一些类似的刺激区分开,这就需要刺激分化.所谓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条件作用过程.刺激的分化是使相似刺激的差异放大,从而能对其辩证的对待.在课堂学习中,老师呈现知识的方式不是单一的、独立的,而是系统的,纵向理清知识的前因后果,横向辨别知识的独特性和相似性,这样促使学生用系统和辩证的思维去看待问题,有利于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有利于系统全面的掌握知识.例如,老师会讲近意词的差别,会区分菱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等等.泛化是对事物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的反应.泛化能使我们的学习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情境,而分化是我们对不同情境做出不同恰当的反应,从而避免盲目行动,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巴普洛夫狗的实验的结论是:一种无关刺激与一个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经多次配对后,有机体就能对这个无关刺激产生反应.例如,对于学习钢琴的孩子来说,钢琴学习首先面临的课题是识读乐谱,读谱是钢琴演奏的基础,必须进行严格训练,但是,实践中有的学生由于没有正确的读谱习惯,节奏不对,错音,指法不正确,奏法、句法随心所欲,更不用说带感情的弹奏了.巴普洛夫的理论对此能给我们有什么启示呢?音乐是听觉艺术学习钢琴的学生不一定对钢琴有多大兴趣,但是,可以肯定的说,学生都乐于从听觉上把握音乐,“音乐,其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也”.既然学生乐于听,那老师可以再学生学习基本曲目之前,让学生多听,等到有了足够的乐感后,教师再边演奏示范边教识乐谱.这样有了实际听觉作参照,学生对读谱的准确率就会提高.
3.2 恐惧性条件作用
巴普洛夫的理论也并非只是象牙塔里的那些事.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也比比皆知.大家都知道,遇过车祸的人,一见到汽车就会引起恐惧感.这里,中性刺激汽车就成了条件刺激灾难的代名词.钢琴学习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是“害怕、紧张”等不良心理.这种恐惧型条件反射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利的影响.它会抑制学生学习主动性,丧失学习兴趣.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不愿去学校,不喜欢上学,因为在他们心理学校就是受惩罚,挨批评,受打击的代名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减少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给学生带来的不利因素:(1)把学习任务与积极快乐的事件相联结.(2)帮助学生消除焦虑情绪.(3)帮助学生认识情境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以便恰当的进行分化和泛化.
4 操作性条件作用说对教育实践的指导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40cfb0c2c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