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写结合之“以动衬静,相得益彰”(1)》,欢迎阅读!
《读写结合 之 以动衬静,相得益彰》微课教学设计
张雪莲
教学目标
通过归纳课本中的以动衬静手法到达理解掌握并将其运用于写作的目的。 教学环节
导语:
以动衬静的手法在语文教材中并不少见。本节课以教材为例,通过熟悉的句子来理解掌握这一手法,并其运用于写作,做到阅读向写作的延伸。
一、以动衬静的含义作用
首先,我们来解释其中的“动〞和“静〞。“动〞即动态,是指事物处于运动中的形态、神态和声音;“静〞是静态,指事物处于相对静止时的形态和神态。
以动衬静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从而衬托出一种更宁静的气氛的表现手法。它属于反衬手法中的一种。
其中,“动〞是手段,“静〞是目的,以动衬静,静中有动,两者相得益彰。
其实,以动衬静在我们的教材中并不少见,下面,我们就来列举并分析这一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和作用,归纳总结教材中的以动衬静的手法。
二、以动衬静的运用举例
以动衬静的运用举例〔一〕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题破山寺后禅院》
在《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中,后两句“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看似矛盾,其实不然。这里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对声音进行描写,用钟磬之声来反衬万籁俱寂的气氛,更彰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
这是以动衬静手法在古诗中的运用。 以动衬静的运用举例〔二〕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口技》
《口技》中的这个句子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老鼠的活动、盆器倾侧、妇人梦中咳嗽来反衬深夜的寂静,表现一家人再度入睡后的静谧的环境气氛,并为下面即将表现的大火灾蓄势。这里不仅运用了声音的描写,其实也暗含对运动中的形态和神态描写。
这是以动衬静手法在文言文中的运用。 以动衬静的运用举例〔三〕
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安塞腰鼓》
这个句子正是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对声音进行描写,用鸡啼声来反衬火烈的鼓声停止后大地的寂静。
这是以动衬静手法在现代文中的运用。 小结:
同学们,以上我们归纳了以动衬静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并分析了它在具体句子中的作用。
我们得知,以动衬静,静中有动,能让写作手法富于变化,能够更好地衬托出安静的气氛。
以动衬静,常常是通过对声音和运动中的形态、神态进行描写来到达反衬安静气氛的目的的。
接下来,我们将尝试把这一手法运用到写作中,以动衬静,相得益彰。
三、以动衬静的写作运用
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修改下面的篮球比赛片段 首先我们看一段修改前的例文。 修改前:
再也没有比罚球更紧张的时刻了!赛场变得鸦雀无声。①所有的人都在看着站在罚球线上的队长将球抛到空中。此时此刻,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屏住了呼吸。②篮球最终落进了篮筐里!
点评:这一段罚球的描写重点在于突出赛场的安静,但是内容和手法略显单调,我们尝试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对其进行修改,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修改建议:例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对安静气氛的集中描写,我们可以在这两个句子后面〔即序号①和②的地方〕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增加一些细节。
我们在序号①的地方参加以下描写:只有微风偶尔拂过树叶发出了簌簌的声响;在序号②的地方参加以下描写:世界静止了,只有那个篮球翻转着,仿佛带着与空气摩擦的“嗖嗖〞声在空中划过一条完美的弧线,只听见“吭〞一声响。 修改后的作文如下:
再也没有比罚球更紧张的时刻了!赛场变得鸦雀无声。①只有微风偶尔拂过树叶发出了簌簌的声响。所有的人都在看着站在罚球线上的队长将球抛到空中。此时此刻,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屏住了呼吸。②世界静止了,只有那个篮球翻转着,仿佛带着与空气摩擦的“嗖嗖〞声在空中划过一条完美的弧线,“吭〞一声响,篮球最终落进了篮筐里!
点评:修改后的文段主要是在原文对安静的集中描写的句子后面,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增加了声音和运动中的形态描写。与修改前相比,修改后的文段手法富于变化,更加突出了罚球时的安静紧张的气氛。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进行写作时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 在对安静的场景进行描写时,可通过增加运动中的形态、神态和声音来到达以动衬静的目的。
(2) 写“动〞是为了反衬“静〞,突现安静的气氛,不可喧宾夺主; (3) 写“动〞应与描写的具体环境、场面相符合,不可脱离实际; (4) 以动衬静还应与其他手法相结合,共同完善描写的内容。
作业设计
小练笔:请结合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对考试场景进行一段细节描写。
教学反思
这一微课设计是基于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根底设计的。如何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并运用课本中屡次出现的手法,防止让语文教学停留在“就课文教课文〞的局面,这就需要老师的提炼总结和指导。
部编版八下语文《安塞腰鼓》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这一手法在我们的教材中并不鲜见,《题破山寺后禅院》、《口技》和《安塞腰鼓》中均有出现。这一微课设计以《安塞腰鼓》作为引子,以教材中的多处以动衬静手法的运用为例,让学生通过熟悉的句子来理解并掌握这一手法,并进一步将其运用于写作,对知识点总结归纳,并做到阅读向写作的延伸。
当然,这一设计只是读写结合的一个小小的尝试,实际效果还有待检验。希望各位有识之士提出珍贵的建议和意见,这将鼓励我在语文教学的路上继续努力,继续前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3b602d4ce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