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2023-09-29 20:10:2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欢迎阅读!
水龙吟,建康,赏心亭
二、诵读初体验

下面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一遍课文,要求读文章时应注意一下生字词的读音,句子的停顿、语气和情感。

补充作者和写作背景

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问题1、本词的上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登临所见所感(写景抒情)

三、上片赏析

问题1:我们先来看词的上片。上片中词人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抒发情感? 明确:借景抒情

问题2、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 明确:长天、秋水、远山、落日、断鸿

问题3、此情此景,作者有着什么样的行为?

教师提示:请大家抓住关键词(学生讨论完成) 明确: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

Q:请尝试按照内容对上片进行分层。

词的上片以写景开端,可以分成四个层次:

Q:第一层:“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表明什么? A“楚天千里清秋”一句,点出登临的地点、环境、季节。

楚天:楚,原指湖北,楚天代指南方的天空紧扣登临的地。环境:清;季节:秋。“楚天千里清秋”,境界壮阔。

Q“水随天去秋无际”江水悠悠之景。开头两句是实写眼前之景,却蕴蓄着深厚的情。为什么?

A“秋”这个意象带有悲的气氛。这一开头就用了两个秋字。并用“秋无际”来加深“千里清秋”之意,使境界和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营造了一种“雄浑而不失清丽”的意境。

Q:第二层:“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表明什么? A 表明登临后看到的景象。岑,小而高的山。遥岑:远山。“遥岑远目”的目:作动词,看的意思。

Q:词人看到了什么呢? A“玉簪螺髻”。玉簪:玉做的簪子,是古代妇女绾束头发用的器物,状如没有把柄的剑,这儿比喻山峰尖峭。螺髻,古代妇女梳理的一种发型,将头发盘旋成田螺形状。这儿是用来比喻圆形的山岳姿态优美。以玉簪螺髻来比喻远山,既符合远望的特点,也描写出远山的秀丽。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这三句词,按照今日的语言习惯来说,应是,“远目遥岑,玉簪螺髻,献愁供恨。这里用的是倒装。在赏心亭上纵目眺望,远处错落有致的峰峦,形态优美,像妇女头上螺旋式的发髻和尖细状的玉簪一样。




但这美景只是给词人带来了愁和恨。其实是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是在献愁供恨。词人不说自己的心情不好,而说山的峰峦为自己“献愁供恨”,仿佛峰峦本身就是愁和恨的化身。

Q:这里用的是什么手法? A:移情。

这一句用的是移情的手法。把自己的感情移到了本身不具有感情的远山上,使客观景物带上了主观感情色彩,在写景之中,便显示出自己的悲苦心情。

Q:以上几句的写景顺序是? A:从“楚天”写到“遥岑”1、由大入小,由远而近。 千里楚天之下,随天而去的秋水之上,是玉簪螺髻似的峰峦,而峰峦为词人“献愁供恨”所以下面笔锋便转向词人自己,2、由景及人,由物及我。

Q:第三层:“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表明什么? A:这三句,是写作者当时的处境。楼,即赏心亭。“落日楼头”是说夕阳斜照在赏心亭上。“断鸿”失群的孤雁,这里既借雁之哀鸣以渲染环境的凄凉哀怨,也是象征自己飘离失所的身世和孤独寂寞的处境。“游子”离家远游的人,是词人自称。作者在“游子”之前,特别冠上“江南”二字,正是要表达自己孤独无依的处境。从字上面看,这几句是说自己这个从北方来到江南的游子,黄昏时候站在赏心亭上,看到夕阳下落,听到断鸿鸣叫,不禁感到孤独寂寞,内心十分伤感。



Q:实际上这几句包含有更深一层的意思。同学们觉得它会包含什么意思? A:是表现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落日”,点明时间是黄昏,一天将尽,“断鸿”,点明季节是秋天,一年将尽。两者都写出时不我待,光阴虚度,未能利用少壮年华而大有作为。同时,词人又以落日隐喻国家形势,半壁江山岌岌可危,又以断鸿暗示自己如失群的孤雁,立志报国而无所依归。这句本是描写景物,但作者也将“落日”二字暗喻南宋朝廷如日落西山,国势危殆,犹如摇摇欲坠的落日,因而触景生情,黯然种伤神,为国势担忧。这三句是本词的第二个层次,前两句烘托后一句:以突出作者“举世独立”的处境。



这种被压抑的爱国热情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是没有人能够理解的,所以接下去就说:“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吴钩,春秋时吴国出产的一种钩子,用来挂帐子或宝剑的。但旧时的注家认为吴钩是吴国制造的一种弯形宝刀,后来就把吴钩作为宝刀的代名词。

“吴钩”,本应在战场上杀敌,但现在却闲置身旁,只作赏玩,无用武之处, Q:这是什么意思?

A: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烘托出来了。 辛弃疾在写给陈亮的《破阵子》词中说“醉里挑灯看剑”,也是这个意思。这里的“把吴钩看了”,则是从另一角度说自己空有宝刀,却派不上用场,不能为国杀敌立功。作者描绘了两个具体的动作,生动地展现了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看了”当看过、看完讲,实际上包含着看了又看的意思,这是第一个动作。辛弃疾一遍又一遍地抚看着宝刀,是怜惜“物不尽其用”。他由物及人,想到自己文韬武略,但无法施展,正如这宝刀被闲置一般。

胸中之苦闷需要发泄,于是,他便“栏杆拍遍”——第二个动作。拍阑干即是借以发泄难以诉说的满腔悲愤。但是,拍遍了阑干,也还是无人理解自己,如同看罢了吴钩依然无济于事一样。不仅拍,而且拍遍,可见胸中悲愤之深切、强烈。然而,可悲的是,昏聩的南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371b318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c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