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晚过盘石寺礼郑和尚》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2022-05-26 21:03:3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岑参《晚过盘石寺礼郑和尚》古诗原文意思赏析》,欢迎阅读!
岑参,盘石,古诗,赏析,和尚
[键入文字]

岑参《晚过盘石寺礼郑和尚》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古诗《晚过盘石寺礼郑和尚》 年代: 作者:岑参

暂诣高僧话,来寻野寺孤。岸花藏水碓,溪水映风炉。 顶上巢新鹊,衣中带旧珠。谈禅未得去,辍棹且踟蹰。 作品赏析 【鉴赏】:

此诗八句,层次井然。首联交代缘起。,暂且,有忙里偷闲的意味。字表明 作者对郑和尚的尊敬、膜拜之情。高僧即指郑和尚。赞美他有很高的修行。,动 词,即第七句的谈禅来寻两字,见诗人心情之急。兴致之高。寺而曰 ,则其脱尘远俗自不在话下。

颔联写寻访的经过。岸花藏水碓,暗示这是乘舟寻访,所以才会注意岸花,才能 发现岸花覆盖着利用水力舂米的工具水碓。顺着水碓声寻去,岸边是一片竹林。溪竹 映风炉,这句写上岸后寻访所见之景。风炉是一种炊具。据中唐人陆羽《茶经》: 风炉,以铜铁铸之,如古鼎形。可见它主要是煮茶的器具。碧绿的溪竹与煮茶的袅 袅青烟相映成趣,而茶与禅理也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且水碓、风炉皆山寺常有之 景致,作者《题山寺僧房》云,野炉风自爇,山碓水能舂。可见这两句虽未点明野 寺,实际上野寺已跃然纸上了。

颈联是禅意最浓之所在。顶上巢新鹊,这是写郑和尚入定后心神凝一、迥忘外物 的情态。入定,指僧人静坐敛心,不起杂念,使心定于一处。这句说,入定时的郑和 尚形如枯木,在他头顶上有树木,鹊儿不再把他看作一个对自己有威胁的人,所以在 那树上做巢。巢新鹊则说明郑和尚入定时间之长、心志之专一。它和宋之问《游云

1


[键入文字]

门寺》中入禅从鸽绕、秦系《题僧惠明房》中入定几时还出定,不知巢燕污袈裟 刘得仁《宿僧院》中萤入定僧衣、陆龟蒙《赠老憎》中旧曾闻说林中鸟,定后长来 顶上巢、韩偓《永明禅师房》中支公禅寂处,时有鹊来巢等句用意略同。衣中得旧 是说郑和尚出定之后与作者谈禅而使他恍有所悟。它用了一个佛教故事。《法华 ·五百授记品》载,有一贫苦的人,去拜访一个富有的亲戚,亲戚怜悯他的潦倒而热 烈地款待他。因此,他喝得烂醉,当场睡着了。正巧衙门通知其亲戚值班,亲戚见他 睡得正死,无法向他告别,于是在他衣服里缝了点珍宝。但他醒后,并不知此事,仍 旧过着飘泊的生活。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他又遇到那位亲戚,亲戚把藏珠宝的 事告诉他,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衣服里藏有贵重的珠宝。《楞严经》亦有类似之比 喻。宝珠就是佛心和般若智慧。禅家认为每个人的身上都潜伏着佛性,这佛性不以肉 体的消亡而消亡:识得衣中宝,无明醉自醒。百骸虽溃败,一物镇长灵”(丹霞和尚 《玩珠吟》)。然而诚如石中之火,不打不发,必须石头碰石头,方可冒出火花,所 以石头虽可发火,但不敲打还是发不出火花来。高明的禅师在修行者的时机成熟时使 潜伏在修行者烦恼之下的佛性产生自觉,一似使他发现了衣中宝珠一样。当修行者经 禅师的点悟突然间发现明珠原在我心头时,就会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愉悦。

尾联写诗人觉悟之后流连忘返的心态:谈禅未得去,辍悼且踟蹰。诗言掇棹,即 停止划船,说明作者已经离开郑和尚上船准备回去了。但为什么又踟蹰不前呢?原来是 禅师的一番话使他陡然醒悟,心有所皈,沉浸在禅悟的喜悦之中,而忘了归去。读诗 至此,方见诗题中字之妙:本来天色已,诗人原打算访就走的,但拜谒郑 和尚后,心仪神仰,竟然久久舍不得离去了。这就将诗人对郑和尚的崇拜、对禅悟的 喜悦之情都表露了出来。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仅供参阅!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337198d03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45.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