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和《春日偶成》的比较房春传

2022-07-13 08:02:38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江南春》和《春日偶成》的比较房春传》,欢迎阅读!
偶成,江南,春日,比较,房春传


《江南春》和《春日偶成》的比较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 房春传

《江南春》是晚唐诗人杜牧的诗,《春日偶成》是宋代理学大师程颢的诗作。有关春天的古诗这么多,编者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歌放到一起呢?我想,除了让学生理解在诗意方面的差别,是否应该让学生感性地认识二者在风格上的差异?下面我就试图用比较的方法来理解这两首诗。

一、诗意

《江南春》千里江南,到处莺歌燕舞,桃红柳绿,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昔日到处是烟雾笼罩的寺庙,如今又有多少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春日偶成》晴空云淡,和风轻拂,又正是中午丽日高悬。沿着繁花翠柳的小径漫步,正走到前头的河边。旁人哪会理解我此时心中感受到的欢乐,还以为我在偷闲学那热衷于寻花问柳的少年。

清〃王相:‚此明道先生自咏其闲居自得之趣。言春日云烟淡荡,风日轻清,时当近午,天气融和,傍随于花柳之间,凭眺于山川之际,正喜眼前风景,会心自乐,恐时人不识,谓余偷闲学少年之游荡。‛(《千家诗评注》)

二、风格

钱钟书《谈艺录》‚诗分唐宋‛说: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又云:‚且又一集之内,一生之中,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体,晚节思虑深沉,乃染宋调。‛可见‚诗分唐宋‛,这不仅是一种朝代之分,也是两种不同美学风格的区分。

(一)唐诗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情,情景交融,善抒情。‚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这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只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诗人紧扣题目,一句一景,各具特色。这里有声音有色彩,有空间上的拓展,有时间上的追溯。在短短的28个字中,诗人以极具概括性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形象而又有气魄的江南春画卷,使人感到辽阔、深远而又迷离,感受到诗人的沧桑之感兴亡之感。

宋诗讲究理趣,善议论,用形象的描写表达哲理。四句话,明白简易如今天的大白话:第一句‚云淡风轻近午天‛讲的是诗人出游的时间与天气,当然这天气也成为风景的一部分;第二句‚傍花随柳过前川‛讲诗人的活动或行踪,当然走过的花、柳、川,也成为诗中的景



1




物;第三四句‚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要合起来理解,诗人为自己辩护,说自己不是像少年人一般在春光里偷闲,而是心里有着常人所不理解的快乐。

这首诗围绕‚乐‛字写,先写乐的情景,后说自己的‚乐‛与‚时人‛不同。这就带来了一个明显的问题:同样是在春光明媚中游玩,同样是傍花随柳,凭什么说诗人的快乐不同于少年的快乐?凭什么说少年的快乐是偷闲,而诗人的心乐,却是高于偷闲的合乎道德的快乐?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儒学大师,理学的创始人之一的程颢。统治中国宋明清思想达数百年的理学、心学,正是由他所开创,而他一生探讨的问题之一:即作为一个真正的儒家,他究竟缘何而乐?

这就要了解程颢,这就叫‚知人论世‛。汉朝独尊儒术,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宋朝的理学家就提出‚格物致知‛的方法,就是从山水自然中悟出一些哲理,天人合一就是这些人的理论。如明朝的王阳明就有‚格竹‛的故事。

程颢有句名言:‚吾学虽有所授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上蔡语录》)‚这诗所谓‘余心乐’,便是他自家体贴出‘天理’的一种乐趣。‛(《宋人绝句选》第78)

他在一首诗中说: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人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这首诗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在‚道‛之中。其实所谓的‚道‛,亦在人的心中。自然界中的一切运动基础,都是‚道‛,也就是‚人心‛决定的。(王阳明格竹没有格出‚理‛,到了贵州龙场才顿悟出‚心‛即‚理‛,‚理在心中‛,成为心学大师。)所以,作者认为,只要静下心来,无论做什么事都可以从从容容。道学理义、思维观念与风云变幻的世界史相通的。

于是我们现在可以回到这首小诗,重新理解作为哲人而不真正诗人的程颢,在这首诗里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你们不要误以为我是‚偷闲学少年‛,我是在学习、修炼,是工作你们得到的是景,我得到的是‚理‛。在此自然宇宙之中,我程颢之心与天地万物、与黎民百姓神秘会合交融,在这样天人合一,我体悟到了惟一的道(理)的存在,这就是余心之乐。

从整体面貌上讲,宋诗相比于唐诗的一个特点就是讲求理趣。最优秀的以理见长的诗,如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朱熹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些最优秀的哲理诗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不直接说理,而是全凭意象的运造,或用意象之间的差异形成张力,或追问意象形成之源,有意无意间,造成了哲思。从这个标准来评判这首《春日偶成》,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诗中的景象,淡云、轻风、春花、春柳、春水(川)虽然与诗人心中的天人合一之乐不无关联,但严格意义上,这一关联是无机的,是没有水乳交融的诗歌特点的,这些景物的并列,并不必然引出这个儒家之乐,这个儒家之乐,并不必然依赖于这些物象,所以,这首诗并不是最一流的诗歌,也并不是一流的哲理诗。但是,除了这个隐藏的乐字的深厚根源外,这首诗毕竟不是道学家板着面孔说玄理,毕竟几乎纯用意象在表达,除了上述的意象之外,还有就是世人、少年和诗人这三个同样进入诗歌

2




的意象。这样,写景,叙事,抒情、说理还是达到了浑然一体,没有生硬的直接说教,仍然不失为一首不错的典型宋诗。

(二)唐诗境界阔大,情绪强烈,‚千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辽阔的江南大地,唐代诗人因为时代特征,胸襟就比较广阔,如‚千里黄云白日熏,北风吹雁雪纷纷‛‚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中的色彩明暗、动静、时空的远近的对比使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强烈的情绪色彩。

宋诗讲究冷静地观察事物,诗味平淡。《春日偶成》 这首诗,‚这风光景物,给人以平静、温暖、生动、自在的感受,显示出作者精神上的惬意和满足,一无他求,只需这样信步漫行,就充满乐趣。‛

(三)唐诗重韵律节奏。宋诗有散文化的倾向。

唐宋诗的这种差异,给读者的艺术感受也是很不一样的,唐诗给人的感觉是一幅画、首歌、一个故事;宋诗给人的感觉是一个个景点、一条条道理、一句句格言。唐诗适合有情人捧读,涵泳其韵致;宋诗适合有闲人玩赏,细究其思路。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304c1f1856a561252d36f3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