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元日》优秀教案

2022-07-30 07:13: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元日》优秀教案》,欢迎阅读!
元日,优秀教案,古诗,课时,下册
《元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屠、苏”等5个生字,会写“符、欲”等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重点难点:

1.识写生字。

2.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了解第三单元的大致内容,明确单元语文要素。

2. 引出课题,认识作者。(王安石: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也“唐宋八大家”之一。

3. 解释课题,引入新课。

“元”在金文中是一个侧立的人形,头部最突出。所以元,本义是人的头部。头,

位居人体的最高处,而且功能非常重要,因此引申为首要的、第一的。元日就是一年中的第一天。这一天是我们的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 二.初读诗文

1.播放视频,示范朗读。正音:爆竹bao。声是后鼻韵。 2.放开声音,自读诗文。 3.指导朗读,读出节奏和韵味。 三.理解诗文 感受节日情景

1. “爆竹声中一岁除”

读诗句,可知宋朝的人们过年时有什么习俗?(放爆竹)

引入资料:爆竹起源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在我国古代没有火药和纸张时,人们用火烧竹子,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2.春风送暖入屠苏。

1)认识“屠苏”两个生字。


2)屠苏是什么?

屠苏这里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3)为什么新年有饮屠苏酒的习俗?

这句诗描绘了和暖的春风送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屠苏酒的场面。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希望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没有瘟疫,健健康康。

3.千门万户曈曈日

1)瞳瞳:指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光辉灿烂的样子。

2)句意: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耀着千家万户。给人们带来了浓浓的春意。 4.总把新桃换旧符。

1“新桃”“旧符”,是什么?

资料就是新的桃符和旧的桃符。桃符指画有神荼、郁垒两个神像或写有这两个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挂在门上,以求避邪。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

2)了解挂桃符的习俗演变。

现在的人们不再挂桃符,而是把尉迟敬德秦叔宝,关羽张飞的画像贴在门口以求平安,这就做“贴门神”。人们还会把吉祥的话语写成对联贴在门上,叫做贴春联。

4)学写生字“符”。

4. 欣赏诗文吟诵,再现过年时喜庆热闹的场景。 四.介绍背景 感受情怀

1.王安石笔下的元日,可不仅仅是在写过年。他也在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哲学观点。当时,他刚刚被任命为宰相,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王安石变法”变法的推进非常不易, 但是,当王安石看到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到处都是新气象时,他很有感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旧的一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来到了,新法不正如“春风送暖”那样充满生机吗?“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王安石的眼中,桃符的更换不仅是过年的辞旧迎新,更预示着变法的顺利推行,同时揭示出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这一规律。

2. 诗言志,让我们再来一起齐诵元日,感受作者的情怀吧!


五.拓展延伸

1.围绕元日,作者选取了宋朝人过春节的典型习俗:燃放爆竹,饮屠苏酒,挂桃符。这些习俗历经千年一代代流传下来。这习俗里蕴含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盼国泰民安,合家团圆;期盼风调雨顺,健康幸福。这些年俗,满满的仪式感,她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符号,是中国人的根!

2.我们还有很多传统节日,比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这些节日分别在哪一天?有怎样的文化内涵和独特习俗呢?请同学们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进行研究学习 六.作业布置

1. 结合诗句,边想象画面边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宋朝人过春节的情景。 2. 调查采访,你的家乡过春节有哪些习俗,写一写《家乡的春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1a79e12ed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f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