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几种方法

2022-08-29 04:01:2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几种方法》,欢迎阅读!
体验,方法,教学,阅读
浅谈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几种方法

作者:韦有康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7年第3



2011 年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课程 ”可见,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核心任务。阅读教学要释放学生的阅读潜能,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探究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当引导他们进行课堂体验活动,让他们在学习中感知、 发现, 提升自己, 教学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力,课堂才能充满灵动和灵性,学生自身才能获得言语营养和言语智慧。

一、 在课文情境中激活表达

文字是静态的,若将静态的文字变为动态的语言,阅读教学就能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阅教学中, 要创设情境,利用课文语言形式,将理解内容和运用语言形式结合起来,这样, 得意、 得言, 浑然一体。请看《姥姥的剪纸》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一课的教学片段:

生: 我从 “你姥姥神了, 剪猫像猫, 剪虎像虎, 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这句话中感受到姥姥的剪纸技艺真 “神” 。姥姥把这些动物都剪活了。

师: (出示这句话)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生: 夸张。

师: 这种手法让大家对姥姥的高超技艺印象极其深刻!咱们能不能学着乡亲们的样子,来夸一夸姥姥的剪纸呢?

出示: 你姥姥神了, 剪像 ,剪

(生练笔后交流)

生: “剪狗像狗, 剪猪像猪,剪只鸟儿能唱歌,剪个猴子会爬树。”

师: 还不错。再仔细读乡亲们的话, 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 猫与虎、 公鸡与母鸡在形体上很相似。

师: 作者为什么选择形态相似的物体来夸姥姥呢?

生: 就是形态相似的动物,姥姥的剪纸也能将它们区分开来, 更突出姥姥的技艺真神。

师: 是的。 多么细腻的夸张!多么高超的技艺! 想一想, 平时你都见过哪些动物形体也很相似,然后也像乡亲们一样夸一夸姥姥。

这样,紧扣文本的言语特质,趁热打铁,把领悟技艺“神” 、 课文如何表达 “神” 和运用这种技巧进一步表达 “神” 三者无痕结合。引导学生在课文情境或作者思想情感的触发下, 调动语言储备, 进行创造性表达, 提升了语言运用能力。

二、 在生活实践中学以致用


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气息, 语文来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 简言之, 语文就是生活。两千多年前的大教育家孔子就知道在生活的碰撞中点燃灵感的火花, 春天, 他带着弟子们来到泗水河边, 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他们畅谈、高歌……享受着自然、 人生的美好。

我们要发掘和利用生活这本动态教材, 将课堂搬入生活,将教学融入生活,将学生领入生活, 将童心放入生活, 这样的语文课堂必然是生动形象、 丰富多彩的,这才是儿童真正所需要的。

教学《长江之歌》 《三亚落日》 《烟台的海》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 这个单元后, 组织学生游览了家乡的中华寿桃园,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捕捉语文的影子,利用所积累的词汇描述或赞美所看到的景物,背诵描写春天和桃花的诗,真正感到活动是一种快乐的学习,是幸福课堂的源泉。

三、 在情感共鸣中自由表达

课标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积极向上, 表达真情实感。 ”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 在有意义学习中, 认知结构始终是一个关键的因素,现有的学习受原有认知结构的影响,原有的认知结构由于接收新信息而得到改造, 这种改造后的认知结构又会影响后续的学习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素养的提升应该放在更大的生活舞台中进行。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文本教材的内在因素,找到学生原有的生活认知,尤其要找到想要表达的生活兴趣点,这样才有利于使所学知识发生迁移,才能使阅读教学、学生习作和生活体悟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结构性课程

如《第一次抱母亲》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崇敬和热爱, “抱母亲”是一个多么温暖人心的动作。 教学中, 学生被深深地感动了,对母亲有了更深切的认识:自己的妈妈虽然没有文章中的母亲那么年老,那么艰辛,但妈妈的爱是一样伟大, 一样值得赞美。此刻, 我抓住学生与作者的共鸣,抓住学生想吐露情愫的愿望,激情地说: “同学们,你牵过妈妈的手吗? 你拥抱过妈妈吗? 妈妈那么爱你, 你不想表达出来吗?”配着深情的音乐,学生认认真真地写了起来, 课堂很安静, 也很温暖,没有了往日习作的愁眉苦脸、苦思冥想, “情动于衷而形于言” 。

四、 在参与对话中习得语言

课标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 教师、 教科书编者、 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课教学,教师绝不能剥夺学生的话语权,而应该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自我阐述的机会和权利。 这样, 教师才能通过对话了解学生真实的认知水平,准确地掌握学生现有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如在教学 《艾滋病小斗士》(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一课时,在回答为什么称恩科西是“艾滋病小斗士” 时, 师生之间的交流产生了许多共鸣,学生之间进行了思想的碰撞。

生: 恩科西不怕死亡。

师: 没错, 恩科西的精神很可贵。

生: 恩科西一直与艾滋病病魔作斗争。

师: 虽然他很痛苦, 但他一直坚持着, 没有像病魔低头。

生: 恩科西自己在生病的情况下,还关心和他一样的患病儿童。




师: 他还呼吁所有人关心和爱护像他一样的人。

师生在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后,学生不仅有了自己的感受,而且能体会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感受,恩科西勇敢面对病魔的可贵精神在他们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五、 在深度体验中体味语言《天鹅的故事》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中有这样一个比喻句: “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 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 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把老天鹅的身体比 “石头” 显然是有他的思考的。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个比喻句的精妙呢?在教学时我是这样展开的:

师: 在你眼中, 此时的老天鹅像什么?

生: 像一个大铁锤。

师: 同学们想得都没错, 其实作者也想到了,可是最后他还是选择了 “石头” , 这是为什么呢? 再读读这句话, 想想当时的情景。

生: 石头是没有生命的, 此时老天鹅也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所以用这个比喻好。

生: 此时老天鹅的身体一定是坚硬的,这一点就跟石头很相似。

生: 像石头一样的不仅仅是身体, 还有它的毅力与意念。

师: 对啊! 此时的老天鹅身体坚硬得像石头,意念坚定得像石头, 毅力坚强得像石头。 让我们读好这段文字,感受老天鹅这块石头带给我们的震撼。

回归作者的言路,就是回归作者在这个文本中言语思维的路径。 带着学生走近这个 “生长点” ,去体验作者的写作过程,就是经历一种言语思维的过程。

加强言语实践, 在亲历实践中彰显语文的核心价值, 这是语文学科性质的外在要求, 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召唤。 语文教学只有彰显了语文的核心价值, 才能够充分释放出学生的言语智慧,课堂也才能充满生机, 充满灵性, 充满情趣。

(作者单位: 江苏连云港市厉庄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60df12cc9d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b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