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各具特点的儿童形象

2022-08-05 05:17: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中各具特点的儿童形象》,欢迎阅读!
诗中,特点,形象,儿童
古诗中,不少事描写少年儿童的。这些儿童或机灵,或贪玩,或专注,或活泼,个个栩栩如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1 “机灵”的牧童

清代诗人袁枚所写的《牧童》,与众不同。一个夏日的午后,袁枚去拜访朋友,忽然远处传来一阵欢快嘹亮的歌声。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头戴斗笠、身穿短褂、骑着黄牛的牧童在高声唱着《放牛歌》。袁枚正听得如醉,突然歌声戛然而止。原来牧童发现了树上的知了,并熟练地爬上牛背,踮起脚尖,小手伸向一旁粗壮的树干,想逮住那只知了呢!真是一个天真烂漫有机灵敏捷的牧童啊!袁枚见状,哈哈大笑。回家后即赋诗《所见》一首:“牧童骑黄牛,歌声震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 “专注”的牧童

唐代诗人胡令能的一首儿童诗,题为《小儿垂钓》。诗云:“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一个“蓬头稚子”,斜身在野草中钓鱼。路人向他招手问路,他却怕惊动了鱼儿而不敢回应。“侧坐”的姿势,“遥招手”的动作,“不应人”的态度,活现了一个认真专注、天真可爱的“稚子” 3 “助人”的牧童 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个牧童,更像个小雷锋。“欲断魂”的路人刚一提问,他就热情相答,并且用手指明“杏花村”的方向。 4 “劳累”的牧童 唐代的吕岩(吕洞宾),也写过一首《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宽阔的田野,悠扬的笛声,辛劳的牧童放牧归来,吃过了饭连蓑衣都来不及脱,就倒在地上呼呼大睡。只有那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洒在他的身上。 5 “纯真”的牧童 白居易的《池上》也妙趣横生:“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池塘中一个个的大莲蓬,清香诱人。一个小孩儿禁不住诱惑,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但他还不懂得怎样隐藏自己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可是小船驶过,水面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小主人公天真活泼、又淘气又可爱的顽童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6 “贪玩”的儿童 清代诗人高鼎的《村居》描绘的则是另一番景象:“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草长莺飞,杨柳轻扬,正是一派大好春光。放了学的儿童们,纷纷跑回家里拿出风筝,趁着东风放上天空。这样的春天,让孩子们陶醉,也让大人们向往。

7 “茫然”的儿童

宋代诗人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黄色的蝴蝶,淹没在黄色的菜花中。令急走的儿童,茫然不知所措。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fd1c8bf0c22590103029d4b.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