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民办院校大学生爱校情结的培养》,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民办院校大学生爱校情结的培养
作者:鲍伟
来源:《西江文艺·下半月》2015年第01期
【摘要】:校友群体是大学精神气质的鲜活载体,大学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民办高校培养学生的爱校情结助推其成为有感恩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能提高学校美誉度、争取办学资源。本文通过阐述爱校情结的作用,分析影响民办院校学生爱校情结的因素,试图提出有效培养民办院校学生的爱校情结的措施。
【关键词】:民办院校;爱校情结;归属感;认同感 一、爱校情结的作用
爱校情结是集体主义精神在校园内最直接体现,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自尊心和荣誉感,培养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推动校风、学风建设。民办院校培养学生的爱校情结具有重大意义:(1)提升学校凝聚力、战斗力。民办院校成立时间相短,办学层次低,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均存不足,增强学生的爱校情结推动学校发展。爱校情结可以使学生树立对学校的自信心,深化“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理念,激发其责任感和使命感。(2)提升学校社会地位和社会声誉。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其地位和声誉从根本上由其为培养的人才铸造。大学毕业生受爱校情结的鼓舞,秉承母校校训和精神,努力工作、创造业绩,传播母校精神。校友饮水思源,为学校出谋划策、出钱出力,有力推动学校发展。(3)爱校教育是德育教育切人点。民办院校学生集体意识相对较差,通过培养学生的爱校情结,可以加深其对学校的感情认同,也可以此为阶梯,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二、影响民办院校学生爱校情结的因素
民办院校学生爱校情结不尽人意,本文从学校和学生两个层面来进行原因分析: (一)学校层面的原因。(1)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方式上,大部分民办院校套用公办高校教学方式,而民办院校学生素质与公办高校学生素质差距大,现有模式操作难,有违因材施教原则,也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不利于爱校情结的培养。(2)学生管理模式。民办院校学生行为习惯相对较差。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辅导员扮演“警察”的角色,采取以管为主,依靠严密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行为。这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难获学生认同,产生师生对立和隔阂,引发学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最终影响爱校情结养成。(3)学校组织文化。组织文化在组织长期的运作中,通过成员互动和磨合,经过强化认同、反复提炼、不断丰富发展最终形成。民办院校的发展很多方面尚处探索阶段,较难形成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和学校精神,不能有效发挥大学生内聚、改造和调控功能,也影响学生爱校情结的形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学生层面的原因。(1)学生的自卑心理。传统的人才观,以分数为衡量标准。民办院校录取分数线普遍低于公办院校的分数线,容易引发学生对于自我认识错误,形成自卑心理。如果民办院校的生活设施、科研设备、教学设备不如其他公办院校时,自卑心理将得到进一步强化,进而形成对学校的偏见。加之大部分民办高校还处在从非学历教育到学历教育的转型期,校内各类学生成份复杂,在认知程度和知识层面存在许多差异,影响到爱校情结的培养。(2)学生的思想状况。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大学生失去了社会精英的地位与精英意识,削弱大学生对学校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冲击爱校情结。民办院校按照市场经济的模式运作,学生缴费上学观念很强,定义自己与学校的关系为顾客与商家,因而缺乏爱校情结。其次,民办院校大学生基本为90后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优越,在父母的溺爱下长大,自我中心观念和功利思想比较强,较为缺乏集体观念、奉献意识和感恩情结,极大地影响学生对于学校的归属和认同感,不利于爱校情结的养成。 三、培育大学生爱校情结的措施
(一)主题教育,激发爱校热情。(1)要加强民办院校校史教育。民办院校虽然校史较短,但有一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苦奋斗历程,其坎坷与辉煌都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学校应该大力开发这资源,抓住时机及时地将学校历史介绍给学生,特别是新生,以激起学生对于学校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进而产生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培养爱校情结。(2)在校史教育的基础上,民办院校应定期和不定期地举行成果荣誉展,向学生展示当前一个阶段的成果及荣誉,包括教学、科研、生活等方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示学校发展的光辉前景,进一步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3)民办院校可以通过宣传优秀人物,激发学生爱校情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应通过各种宣传媒体以及报告会的方式大力宣传和表扬本校学生或教师的先进事迹,经常性地举办校友联谊会、校友报告会,积极宣传校友的先进事迹。举办校庆庆典仪式.激发学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二)人本管理,做好人的工作。对于民办院校的学生而言,尊重需要的满足不仅可以消除其自卑心理,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其对于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培育出深厚的爱校情结。民办院校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坚持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的原则。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各种教学、科研、生活的设备,设施、建筑、环境体现出平等精神、人本精神,消除分数差别的印迹,让学生感受学校对他们的培养和尊重,改变对自我价值的消极评价,同时增强其对于学校的深厚感情。构建和谐的学术环境和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内在心理变化,使之文明成人、健康成才、和谐成功,并产生对学校的归属和认同,形成爱校情结。
(三)思想教育,正确引导学生。辅导员自身应该转变角色、摆正位置,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帮助他们客观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肯定自我、勇敢地超越自我。塑造健康的自我形象,发现和运用长处,确立自我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调节,不以他人的评价作为行为准则,进而消除自卑感。目前民办院校学生对前途感到迷茫而失去学习动力。辅导员应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外在环境中对自己有利和不利因素,看到自身长处和潜力,对个人发展正确定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而不是自怨自艾、自暴自弃。在此基础上,辅导员要积极地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制定学业生涯规划,充实地度过四年大学生活。
(四) 班级管理,培养团队精神。一个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能够满足大学生归属感和自我发展需要,进而形成爱校情结。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要努力培育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以此激发学生爱校情结。(1)在严格管理的基础上,要通过班风、学风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辅导员要指导和帮助班集体根据学校的育人理念,结合班级自身的特点,加强班级制度建设,确定本班目标和集体规范,强化班集体成员认同,引导班集体形成正确的内部规范和集体舆论,确立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集体氛围,并通过建立奖优罚劣机制巩固落实班集体的组织文化。(2)在班级管理中,逐渐施行目标管理,鼓励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辅导员可以确定班级管理基本的目标和原则,充分听取学生意见,把目标分解到各个宿舍、各个成员身上,指导学生就自身的学习生活情况确定具体目标和实施计划,并监督计划执行和实现情况。通过学生对班级事务参与,增强班级凝聚力。培育信任互助的社会资本,增强学生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 陈世文.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进步[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0(04). [2] 龚怡祖.略论大学培养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2011(01).
[3] 章明.民办高校学生特点及其管理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9(04):46-47.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f3efbaf31126edb6f1a10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