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文学的修辞批评解读》,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文学的修辞批评解读
作者:耿维峰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2期
摘 要:修辞作为言语行为,既是文本生产者利用语言媒介的表达与展现,也是对个体批评者的说服与接受。因此,文学文本的修辞批评,会有宏观策略与微观手法之分。所谓文学修辞批评,是指藉文学修辞规律的探讨,阐释、评判各种文学文本。由此按照逻辑衍生推理,“中国文学的修辞批评”则指以修辞为视角,对中国文学作品或文本进行评价。“修辞标准”的内涵与外延成为评价中国文学文本举足轻重的一个问题。文章以文学修辞批评的内涵与外延为引言,重点论述了中国文学修辞批评近当代史的特征,主要以二十世纪80年代为转折点,并阐释了文学修辞批评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修辞;文学批评;中国文学
作者简介:耿维峰,男,东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 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2--01 一、引言:文学修辞批评的内涵与外延
在人文社科领域,“批评”显然不是取其字面的普通意义,在“吹毛求疵”,而是有着相对比较严格的定义。这种定义的规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批评”术语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形式范畴化”与“意义范畴化”。顺其也就有了“文学批评”,甚至更为细化的分支,“文学修辞批评”。不仅如此,语言学,艺术学等都有相关的“批评”研究,如“批评语言学”等。待文章看来,依据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马丁教授的观点,“批评”是种评价(appraisal)。又可称之为“三特”理论,即在特定的视角下,针对特定的对象,依据特定的标准进行评价。特定的视角有诸多选择,如逻辑、美学、文化、伦理等等,非一言可以概之;当论及人文领域的“标准”话题,首先它是种规约,这种规约本身又形成于约定俗成,如基于某社团的历史或文化等等,因此,本质上的人文“标准”又是相对的。若对文学作品批评只是泛泛而谈,则失去其应有之意,甚至丢掉宝贵的学术品质。
二、中国文学修辞批评近当代史的特征
若以微观与宏观的两极化来定义,宏观或广义上的文学批评,个体在文学作品阅读过程,或阅读行为终结后,由阅读的文本而触发的评价,包括感想、判断等,都可视为文学批评。若从微观或狭义上而言,文学作品的评价则要力求客观与精确。这种学术活动,即可以针对某一具体文本,也可为一系列,即与某既定文本有“互文性”的文本。这时,文学理论或观念的选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支撑就变得举足轻重,关键字眼落在了“学术性”。批评理论的选择也就是批评视角与批评手法的选择。
论及批评手法,中国近当代文学承受过比较流行的,当属社会批评、意识形态及文化批评,这与西方文学批评并无二致。从宏观切入,从宏观着眼,从宏观入手,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的操作,是这些手法的共有之处。坦诚地讲,宏观视野下的文学作品审视,有其过人之处,即透过现象,直取本质,对文学作品的认知可以直接由感性而上升为理性。这种审读,留下的,是对原文本折射出来的哲理、现实最佳的评价。
以二十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为时间点,基于这样的考虑,诚如泓峻(2004)所言,这是中国文学修辞批评的转折点。尤其是80年中后期至现代,中国文学修辞批评出现了几点显著的特征。其一,批评家理论试验意图明显,即凭藉国外某种文学批评的形式主义理论来评判中国文学作品。《马原小说与叙事问题》(李洁非、张陵,1987)一文言及,“这里所写的,是一篇持结构语言学的文本分析文字”,可谓开宗明义。并进一步认为,马原在该文中分析阐释的,不是原作者创作的描述,也不是作者自身主观性的思想追求,而是在马原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文学叙事及语言问题。
三、文学修辞批评的价值与趋向
文学修辞批评的研究视野应有跨学科的开拓。文学本身既是语言建构,也是修辞审美,更彰显了创作主体的辛勤。文学创作的过程,首要遵循语言学的理论规范与指导,又在规约中体现能动,寻求突破。所谓文学批评的跨学科解读,需要的不仅仅是语言学理论和文学理论的融合,还应由更多的学科理论作支撑基础,如修辞学、文体学、文化学、心理学、哲学、美学、社会学等等。只有具备如此广袤的视野,中国文学修辞批评才能彰显自己的特色。然而,语言学界偏重修辞技巧,文学界垂睐修辞诗学,却是中国当代学术走向中学科分化的趋势。有充分的理由可以相信,二者的优势相长,必然蕴涵学科融合的可能性。但催人反思的是,响亮口号的背后,往往是实践的匮乏。 四、结言
文学之所以打动人心,一种风格,一类文体,一种叙事手法,一类文体特征,这样的风景,无一不要修辞解读。正是如此,文学修辞批评与其评价文本间有天然的亲和性。对文学修辞的漠视,文学批评者不仅无法揭开文学的真谛,学术品格也更无从谈起。 参考文献:
[1].高万云. 20世纪中国文学的修辞批评[J]. 焦作大学学报, 2007: 1-4.
[2].泓峻. 论20世纪80年代文学修辞批评的复萌[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17 ) : 208-21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f3c4ac49a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