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富饶的西沙群岛人教新课标2014

2022-04-04 04:04:23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富饶的西沙群岛人教新课标2014》,欢迎阅读!
西沙群岛,富饶,人教,语文教学,反思
抓三个“一点”教活《富饶的西沙群岛》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该组课文专题为“壮丽的祖国山河”。课文主旨是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意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文章先写西沙群岛地理置的重要,点明“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接着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迷人风光和丰富的物产,最后以“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作结,首尾呼应,结构严谨。下面就本课教学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学预设,充分一点

陆游对其儿子说:“汝果想学诗,功夫在诗外。”由此联想开来,对于我们的教学来说,当是“汝果想高效,功夫在课前。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我们要在细嚼文本语言、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预设切实可行的教学流程,争取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1 细嚼语言。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之所以高效,是他们对教材读得透,钻得深,嚼得细。拿本文来说,文题“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文眼”是“富饶”,意即“物产多”。物产“多”在哪里?海底有“各种各样”的珊瑚,“到处都是”的海参,“成群结队”的鱼儿;海滩上有“拣不完”的贝壳,“成群”的海龟;海岛是“鸟的天下”,“遍地”是鸟蛋……这些体现“富饶”的词语,教学,哪个都不容忽视。尤其是“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一句,更是值得细细揣摩。这里并不是说西沙群岛的海里真的是水和鱼各占一半,而是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西沙群岛“富饶”的特点。

2 读“厚”文本。西沙群岛位于海南岛东南约180海里处,与东沙、中沙、南沙群岛构成中国最南端的疆土。由于条件有限,能亲临西沙群岛目睹其旖旎风光的师生想来屈指可数,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书本或网络搜集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开拓自己的视野。知道西沙群岛共有22个岛屿,7个沙洲,另有10多个暗礁暗滩,主要岛屿有永兴岛、东岛、中建岛等,这片大大小小的珊瑚岛屿群漂浮在三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上,美丽而纯净;知道自秦代统一全国开始,包括西沙群岛在内的整个南海诸岛就是我国神圣而不可分割的领土,此后历朝历代。我国政府从未间断过对整个南海诸岛的管辖权,那里是名副其实的“海防前哨”;知道西沙群岛的海水瑰丽无比,宛若色彩斑斓的巨幅绸缎;知道西沙群岛热带植物丛生,四季繁茂,林间栖息着50多种鸟类,仅东岛鸟类总数就约50000;知道西沙群岛海底畅游着400多种鱼类……从中提取与文本相关的知识,并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

二、教学方式,灵动一点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老课文,如何转换角度,常教常新?关键是两个字:灵动。 1 导语,别具一格。如果说一堂好课是一道亮丽的风景,那么导语犹如一扇开启的窗,引领学生去尽情欣赏。本文是写景课文,我们可把导语的风格定为“风景游览”,引领学生进入特定情境,激发欣喜、赞赏之情。

课伊始,我们可这样引导: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什么地方?

(板书:西沙群岛)这个地方去过没有?(在“群岛”下加着重号)“群岛”,顾名思义是说——

(映示“中国地图”)在距海南岛东南约180海里处,有一片大大小小的珊瑚岛屿群,像颗颗明珠洒落在三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上,那就是神秘而美丽的西沙群岛。今天这节课,


就让我们去游览——(读题)富饶的西沙群岛。

要游览一个地方,可以先看看这个地方的相关资料,等到亲临胜地,欣赏起来才更有一番情趣。资料在哪里?请轻轻把书翻到第87,自己轻声地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读读拼音,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在学生反复读课文后,继续引领:

今天的游览路线不知你看出来没有?比如先看什么,再去哪里?

学生自然而然地会理出“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游览顺序。 在精读课文时,我们可设计这样的导语:

,我们已经站在小岛上。举目望去,那海面——(学生齐读课文第2自然段) 在朗读、欣赏、感悟第2自然段后,我们继续“前行”:

让我们穿上潜水衣,潜入神秘奇幻的海底世界,尽情地畅游一番! 漫步海滩,情趣融融哦!

让我们登上海岛,肯定又有许多收获哩!

如此,语文学习“变身”为旅游体验,学生自然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感悟较深。 2 品味,方法灵活。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思维的载体和工具。品味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利于学生更好地感知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富饶的西沙群岛》是经典之作,经典文章用词造句精妙,值得咀嚼品味。品味语言的方法灵活,必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第一,用词比较。2自然段中这样写海水:“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我们可设计这样的问题:

反复读这句话,你想说些什么?如果让你把描写海水的这段话用一个词来概括,你会用什么词?

学生可能会说“五光十色”“五颜六色”“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等,我们可进一步探索:

书上用了“五光十色”,把它改成“五颜六色”行不行?

把词去掉后,两相比较,学生的目光会一下子聚焦到“光”上,进而茅塞顿开:正是这“光”,使西沙群岛的海水显得亮丽,有着别样的风情。 第二,诵读感悟。“诵读”就是让学生读出声音,读出语调,进而读出情感,读出韵味,“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语气”《富饶的西沙群岛》语言优美,用词传神。如第3自然段中“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一句,我们可这样进行有效的“读”: 如果让你来读这句话,你会突出哪个词语?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突出“到处都是”。表现海参数量之多;可能会突出“懒洋洋”,表现海参的悠然闲适;可能会突出“蠕动”,表现海参行动缓慢。

如若学生读“懒洋洋地蠕动”语速过快,我们可适时点拨:他这样读,你有意见吗? 如此启发引导,学生才能沉浸在文字之中,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读出浓郁的情趣来。 第三,角色体验。一位名师曾说:“最好的阅读境界是身临其境,设身处地,感同身受。一语道出阅读教学中“体验”的重要性。西沙群岛之所以“富饶”,源于它的海产品名目繁多,不计其数。在教学,我们不妨让学生以“海产品代言人”的角色加深体验。 ,珊瑚:大家好,我是漂亮的珊瑚妹妹。瞧,我们一家是那样的美丽多姿,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又如,大龙虾:我是大龙虾,是海底的保安,坏家伙一见到我身上厚厚的铠甲,威武的大钳子,就远远地躲开了。

这样,有助于学生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句段结构,关注一点


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个秘密。尽管《语文课程标准》只在第三学段(56年级)目标中提及“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像《富饶的西沙群岛》这样文脉十分清晰的课文,关注语言形式是十分必要的,因为知道“怎么写”,才能逐步“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1 关注语言段式。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中,4自然段先总写鱼成群结队穿来穿,显得很多,再连用四个“有的”及比喻的手法分述鱼的各种形态,突出“好看极了”,最后用夸张的手法表现鱼多得数不清:“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样的段式构思缜密精巧,是学生写作的极好范例,教学,我们应重点关注,才能带领学生真正走进课文的意境中去。我们可以这样引导:

(映示第4自然段内容)好好读读这段话,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鱼很多呢?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映示海底世界鱼儿畅游的视频,配上悦耳欢快的乐曲,将学生一下子带入鱼的乐园。让学生边观察边仿说: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在学生仿说以后,我们可以接着引导学生关注句式:“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提问:“在西沙群岛的海里,真的是水和鱼各占一半吗?为什么这样说呢?”当学生感悟到这是用夸张的手法来体现西沙群岛“富饶”这一特点后,追问:“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表示某个地方某样东西很多么?”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2 关注全文结构。写景课文一般都会呈现出有因有果、环环相扣的逻辑关系,《富饶的西沙群岛》也是如此。课文末尾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我发现课文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这个话题是个引子,我们在教学时尤其要关注。在学完课文后,组织学生讨论: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呢?围绕这句话,课文又是怎么安排材料的呢?从而将教学内容与课始找“游览路线”相契合,不仅强化了对课文的整体感悟,而且对学生今后习作的行文构思大有帮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ef6b12c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8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