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中的养生之道

2023-05-09 15:37: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中的养生之道》,欢迎阅读!
养生之道,饮食文化,中华,传统


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中的养生之道

罗显坤 化学2

摘要:中国传统营养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运用食物保健强身,防治疾病,促进机体康复的一门学科,涉及食物本草、饮食养生、饮食治疗、饮食节制、饮食宜忌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民以食为天”, 饮食在维持生命、促进健康、延年益寿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古人在丰富的饮食实践的基础上, 在不断的理论探索中, 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饮食理论文化, 这些理论文化对我们今天的饮食生活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饮食; 养生; 健康;食品营养

正文

中华传统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同万里长城、丝绸之路相齐名,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标志。饮食文化是指食物原料的开发利用、食品制作饮食消费过程中的科技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食生活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饮食,是人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赖以生存的营养与能量的主要途径, 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表现, 是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民以食为天”是众所公认的常理,“安谷则仓, 谷则危”, 饮食活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人们饮食根本目的在于使人气足、精充、神旺、健康长寿。

自有烹饪以来,饮食与养生就紧密的联系起来,饮食养生理论是伴随中国烹饪的产生而产生的,随着烹饪的发展而发展,并逐步丰富与深化。饮食与养生也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饮食的目的在于达到养生的需求,养生最主要的依赖在于饮食。二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中国烹饪饮食的变化和发展也始终是在哲学想、养生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如儒家的崇尚礼乐,饮食时宜;道家的崇尚自然, 食养生;阴阳家和医家的阴阳五行,四气五味;释家的禁欲修行,创导素食等等, 这些有关饮食的哲理,对中国烹饪的影响是很深的,故中国有“ 医食同源”之说。饮食养生不同于饮食疗疾, 饮食养生是通过饮食调理达到长寿健康的目的, 不是治“ 已病”, 而是治 未病”。这种治“未病”之法就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养生之道。

中国饮食养生文化在几千年的实践中形成了以下主要观点:

1.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条件, 对人身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现代科学理论认为,食品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其最重要的功能是营养。营养一词并非外来语。苏东坡《养生说》中即有:营养生者使之能逸而能劳。营:经营,营造;养:养护,补养;营养,指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或养料,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过程。中国有句俗话:“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发慌”一个人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能存活三天三夜,就是救援的黄金72小时,没有了食物,就没有了能量,人就会慢慢地死去。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说:饮食,人之命脉也”。可见,饮食能提供资养人的血气,人体摄入食物后,五谷之精气就充足,气血就旺盛,筋骨就强壮。人的身体之,阴阳的运行,五行的相生,没有不是由于饮食的作用的。饮食进入人体后就会谷气充盈,谷气充盈就会血气旺盛,血气旺盛人也就精力强健了。元代宫廷太医忽思慧说:“上古圣人治未病,不治已病,故重食轻货,盖有所取也” [ 1]。现代医学也认为,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条件,对人身健康是至关重要的。饮食,可以摄取各种养分,延年益寿,饮食失当,又是致病折寿的原因。 2. 食品,“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



1




在唐代,名医孙思邈提出了“治未病”的概念。关于如何摄入食物以保持健康这一问题,他强调保持与自然和谐,尤其要注意“太过”和“不足”所造成的伤害。这种观念就是要强调均衡饮食。孙思邈还提出“食疗”的概念。他认为对食品食用和药用功能是同样重要的,“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 [ 2]

中医历来强调主张“ 治未病”,预防在先。能治未病者,可谓上工。全面膳食、饮食有节、调和五味都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措施。唐代孟诜编有《食疗本草》1936 年著名营养学家侯祥川教授编写了《中国食疗之古书》。古医学家在临床上创造了许多利用食物调养疾病的方法,既方便又可去疾。例如中医有西瓜是“天然白虎汤”之说。可见,食疗也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食品中有不少既是食物又是药物。例如,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姜“可蔬,可和,可果,可药”。可蔬,是指嫩姜因质脆嫩,辣味不烈,可腌制成卤菜食用,开胃生津;可和,指的是姜可作为烹饪菜肴的调料,在烹饪和烧汤时,姜是必不可少的调料,它能去除肉腥和鱼腥,并起到增香和提味的作用:可果,说明姜还可以加工成各种小吃,如姜糖、姜蜜饯等具有开胃健脾,消除口腔异味的作用;可药,则说明姜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现代科学证明,姜有止咳、治气喘、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保护肠胃、止泻、保护肠胃等方面的疗效。食品可看作药物,医食同源, 寓医于食。

3. 完全合理的食物结构是人们长寿的保障。

中国古代营养学秉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思想,非常重视人体的阴阳平衡,强调以人为本,力倡阴平阳秘,以平为期。在膳食结构上倡导均衡饮食观。正如《黄帝内经》所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3]。中国传统食品的特点基本体现了“ 素食养身,医食同源,源于农耕,和谐自然” [4]。完全合理的食物结构是人们长寿的保障。合理的膳食结构提倡人们杂食五谷, 并以此为主食, 在为益的五畜、为充的五菜、为助的五果配合下, 主副食互为补充, 辩证施食, 就能获得全面而均衡的营养。“气味和而服之”是指所吃的谷、果、畜、菜必须性味和合, 才能补精益气, 利于健康。 4.一日三餐,合理分配, 反对暴饮暴食。

养生之道:早餐吃得象皇帝,午餐吃得象平民,晚餐吃得象乞丐。营养早餐专家认为,很多年轻的上班族都不太注重早餐,随便用饼干对付一下,甚至不吃早餐,等到中午“补”回来。营养早餐学家认为,早餐加盟可以提供全天30%的能量和营养,是其他餐次补不回来的。不吃早餐除了会造成低血糖,很多胆、腺的疾病也与不吃早餐有关。

“营养早餐要吃得像皇帝。这是营养早餐专家们的饮食建议,不吃早餐是不行的,但早餐吃得过于精细也是无益的。“吃得像皇帝”不是指早餐要多奢侈精细,而是说早餐营养要全面。牛奶、鸡蛋、主食、水果、蔬菜营养不同样样要有。精美的西点虽然口味好,但营养单一,而且很容易被消化,不“顶饿”。营养早餐学家认为,好的早餐不仅要有营养还要“顶饿”,因为上午通常是人们工作比较集中的时间,如两个小时就消化完了,10点多钟就饿了,接下来就没法工作了。

5. 饮食要合乎时序, 注意时令

顺应自然, 天人相应, 是中国传统养生理论支柱之一。调和饮食滋味, 要合乎时序, 注意时令, 饮食养生疗疾, 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和调顺四时的原则。 6.结语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e74beda84254b35eefd348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