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指津

2022-07-26 17:30: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阅读指津》,欢迎阅读!
阅读
阅读指津

作者:刘正军

来源:《语文教学研究·下旬刊》 2016年第11



【阅读指津】我们常说文学来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但是这篇小说基本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虽然小说塑造的人物很简单,只有一对父子——沈洋和他的儿子;情节也很简单,儿子的一次又一次的孝顺,胃口是越来越大,沈洋这位父亲也越来越难满足;刻画方法也很简单,基本上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展现人物的性格形象。但是这篇小说的主题非常深刻,人物形象鲜明,对比手法的反复运用而又恰到好处,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学是人学,尤其是小说,直接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揭示社会矛盾。这篇小说的一对父子,个性鲜明。儿子的性格从十岁开始到参加工作之后基本没改变,用一句话来形容“贪婪而狡诈”。“孝顺”成了儿子骗取自己的利益的一个诱饵,诱饵的不同索取的利益也不相同。与儿子不同,父亲沈洋的上当受骗从最开始的心甘情愿的付出,到后来的被迫无奈,以致于被“吓死”,儿子的变本加厉,一步一步撕碎了父亲自我欺骗的梦想!我们读出了父亲的痛苦、绝望和懦弱。

本是温情脉脉的父子关系,本应是真情流露的孝顺,何以“孝顺”最后成了儿子杀死父亲的一把不见血的刀?小说的结局令人痛心,可是也给人深思。我们不禁要追问造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儿子的贪婪无耻,泯灭了人性,无疑是悲剧的罪魁祸首。羊跪乳恩,乌鸦反哺,小说中的儿子竟然用人性中“孝顺”的品质作为诱饵去铺设陷阱,残害的正是深爱着自己的父亲!儿子的做法令人深恶痛绝,叫人不齿。但是作为父亲的沈洋是不是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养不教,父之过”。我们看看这位父亲是如何养出了“白眼狼”:十岁时,孩子的一杯茶就索取50块钱,父亲还得意洋洋送上一张“老人头”,还鼓励儿子多买点好吃的,甚至这位父亲还为此兴奋了几天。也许他还陶醉在儿子的孝顺之中。殊不知,正是父亲的这种错误引导,尝到了甜头的儿子,一次又一次故伎重演——儿子读高中时的一张电影票换去了500元的便携式录音机;儿子上大学时的一顿饭换去了5000元;儿子工作之后的一张机票换,去了老父亲的生命。不难看出,父亲的一次次的自欺欺人(认为孩子孝顺),一次次的迁就,最后才酿成了自己的惨剧。如果这位父亲少一点溺爱,早一点拒绝儿子的对自已的过分要求,我想这位父亲不仅会保全自己,而且还会斩断儿子自私贪婪的欲望。如果父亲能让孩子尽早认识到“孝顺”是人类的美德,是每一个孩子应尽的责任,而不是父子之间交换利益的条件,我想这位孩子真的说不定成了一个真正孝顺的孩子。孩子的出生是一张白纸,怎么描绘则是靠家长的教育。本是人间天伦之乐的一幕,最终成为了家庭的悲剧。然而除了儿子的贪婪自私,父亲的溺爱放纵,我似乎还看到了一点社会的影子。家庭是社会最小的集体,家庭的悲剧总有社会的缩影。父亲为什么会如此溺爱放纵孩子?除了孩子的妈死得早,父亲有亏欠补偿心理之外,是不是还与中国的传统思想“水往低处流”财富留子孙有一定的关系?儿子的自私贪婪,与自我修养、家庭教育不无关系。但是面对整个社会的“特保”(独生子女)政策是不是有一定的关联?独生子女的出现加剧了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溺爱孩子的现象,自觉不自觉中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中心”的自私习惯。在看完这幕家庭悲剧后,透过泪光,我似乎还隐隐约约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身边无数家庭的影子,我们是不是也有溺爱孩子的现象?物质的过度给予是不是也羁绊了孩子的健康成长?面对孩子早期的自私,我们是不是也一笑了之,放任放纵?孩子的自我中心的现象,我们是否进行了早期干预?……小说主题的深邃,直逼每一个人灵魂的深处,剑社会的痛处。

小说的表现手法虽然单一,但是匠心独具的反复对比,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儿子十岁时,一杯热气腾腾的茶,父亲兴奋地给了一张“老人头”;儿子上高中时,一张电影票,父亲给了500块,吃了一个月的白饭;儿子大二时,海鲜酒楼的一顿饭,父亲心里凉飕飕地给了5000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ce377e3bb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9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