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次教案以及随文反思

2022-04-17 00:50:0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次教案以及随文反思》,欢迎阅读!
教案,反思,年前,以及,回忆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写本课十个生字。

2.读读写写书籍,抽屉、尖锐、僻静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接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5.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质疑交流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八课《十六年前的回忆》(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1)课文写的是谁的回忆,回忆的是谁?(李大钊)

2)十六年前是指哪一年?由此我们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应该是哪一年?

3)你了解李大钊吗?交流关于李大钊的资料出示老师搜集的资料,生读。谈感受,为李大钊的牺牲感到惋惜,可惜,和心痛。奠定整节课的感情基调。 小结: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我们得知课文是作者李星华在1934年延安写的回忆父亲十六年前也就是1928年李大钊被害的事情。再来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效果,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回忆”内容。 1、检查字词

(1)自由读两遍。点名读 注意到多音字,予以肯定。

(2) 集体书空 点名说这个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师范写,生练写一遍。在第一次研讨的基础上商量决定让学生练写这一个舅字,注意笔画笔顺。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十六年前的事情了,过了这么多年,为什么作者还难以忘记,到底十六年前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快速浏览课文,根据提示概括完成内容。

本文是一篇回忆录,按照时间顺序主要回忆了关于李大钊同志的几件事,如果用小标题概括可以概括成( 、法庭上、 )这几件事。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

在第一次集体研讨交流下进行了微调,去掉对自然段的明确,这是学生课前已经能做到的预习工作所以只交流明确,是检查高段学生预习的一项重要工作胆放手,让学生在扎实有效的预习状态下上一个高效课堂。


三、默读课文,李大钊的哪些言行深深打动了你,读一读,画出令你感动的句课堂问题的提出要贯穿全文,同时要具有指向性但又不能太刻意,所以改动了这一处问题的问法,接受集体交流的成果,就是不能限制学生思维,大胆放手,让学生真正自己走进课文,去感悟,去体会,而不是明确点出画出李大钊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等句子。老师初次上课担心学生回答不到点上的想法是错误的,所以要加强教师自身的对课堂生成的调控能力,只有有生成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作批注)

1、品读: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一句。 1)指名读,谈体会。

2“坚决”是什么意思,(毫不犹豫)你能用坚决的语气读读这句话吗?这位同学抓住关键词谈体会并且有感情的朗读,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那谁还能抓住关键词或者关键句谈谈体会。注意评价语贯穿学习方法的肯定,将对课堂的调控有很好的把握。生答轻易一词体会。很会学习

3)把这两个反问句变成陈述句。再读。比较一下哪个语气更重?

4)为什么慈祥而有耐心的父亲要对自己的妻子用这么强烈的语气说话?为什么不能商量着说呢,非要说的那么坚决,那么强烈呢?(时间紧迫,局势严重)所以面对妻子只能这样坚决的告诉她——读...... 5)父亲说“现在是什么时候”,你知道是什么时候吗?(是局势紧张,形势严峻的时候),你从哪里看出了局势的严重? a.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的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b.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c.焚烧文件,工友被抓。

师出示背景材料,让学生读读,感受那个白色恐怖年代。通过刚才的背景介绍我们知道此时的李大钊正在北京工作是党组织的领袖,他面对的是军阀残害革命同志的时候,整个北京都处于白色恐怖之下,很多革命同志害怕了,动摇了,都不愿参加革命了,而此时此刻,李大钊能离开吗?是家重要,自己的安全重要还是革命工作重要,所以父亲要坚决的说-----

即使朋友多次劝他离开北京,父亲仍坚决的对母亲说——读 即使母亲也三番五次劝他离开,父亲毅然坚决的对母亲说——读 这里增加一处情景引读,注重课堂的多朗读。

6)父亲难道不知道自己处境的危险,形势的紧张吗?留下来只会凶多吉少,但是为了革命工作,为了党,他毅然决定留下来,早已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体现了他对革命工作的高度负责和忠于革命的精神。(指着板书总结)一起再来读读看是不是这样。

刚才我们通过体会作者对李大钊语言引导学生说出来并且板书)的描写,是啊,让我们认识了一位对工作高度负责,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们继续来交流,还有哪些文字让你感动。

课后同组老师提出建议,这里对第一部分的学习如果能够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明确我们通过找句子,抓关键词句谈体会,然后深入品读这种学习方法,会对下面的学习有一个很好的导向作用,让课堂真正高效。

2、父亲不慌不忙的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去。


从不慌不忙中读出了他的临危不惧,从容,镇定。

3、父亲保持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从严峻的神态描写中读出了他的大义凛然。

4、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白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抓住关键词谈感受。补充李大钊酷刑资料感受李大钊即使遭受酷刑仍坚强不屈的精神。

此刻,你从父亲那平静而慈祥的神情中,你又读出了什么?

他既是一位坚强不屈的共产主义战士,又是一位慈爱的父亲。师适时板书。 5(创设情境引读,在多遍读书过程中让学生明确重点,理解重点句子。)同学们,指着板书,李大钊之所以在被捕前面临严重的形势仍然在北京坚持工作这一切都源于读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生接读——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李大钊之所以在被捕时镇定沉着,大义凛然,是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就是读——

李大钊之所以在法庭上即使遭受的了严刑拷打,仍然那么平静和慈祥,是因为他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就是读——

同学们,这就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就是这样以为慈爱的父亲。 四、感悟写法

正是这样一位战士和父亲,李星华怎能不深深怀念一起读第一段和第三段。 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作者在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同样的时间和事件,这种写法叫做前后照应,这样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课文中还有许多出前后照应的句子,下节课再交流。 五、布置作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c92ac3bf2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