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辅导古诗鉴赏:忆东山二首(其一)

2022-08-30 11:01: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作文辅导古诗鉴赏:忆东山二首(其一)》,欢迎阅读!
二首,东山,作文辅导,古诗,其一


初中作文辅导古诗鉴赏:忆东山二首(其一)

不向东山久, 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 明月落谁家。

东山是东晋政治家谢安曾经隐居之处。据施宿《会稽志》载:东山位于浙江上虞县西南,山旁有蔷薇洞,相传是谢安游宴的地方;山上有谢安所建的白云、明月二堂。了解这个,就会觉得诗里那蔷薇、那白云、那明月,都不是信笔写出,而是切合东山之景,语带双关。李白的诗就有这样的好处,即使在下笔时要受东山这样一个特定地点的限制,要写出东山的特点和风物,但成诗以后,仍显得极其自然和随便,毫无拘束之态。

李白憧憬东山,是由于仰慕谢安。这位在淝水之战中吟啸自若,好像漫不经心地就击败苻坚百万之众于八公山下的传奇式人物,在出仕前就是长期隐居东山。当匡扶晋室,建立殊勋,受到昏君和佞臣算计时,又曾一再辞退,准备归老东山。所以,在李白看来,东山之隐,标志一种品行。它既表示对于权势禄位无所眷恋,但又不妨在社稷苍生需要的时候,出而为世所用。李白憧憬的东山之隐,和谢安式的从政是相结合的。在沉醉自然、吟咏啸歌之际,并不忘情于政治,而当身居朝廷的时候,又长怀东山之念,保持自己澹泊的襟怀。李白一生以谢安自期、自比。“北阙青云不




行期,东山白首还归去”《忆旧游赠谯郡元参军》“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都是在不同的境况和心情下,从不同的角度想到谢安和东山。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大约正在长安。唐玄宗亲自下诏召他进京,看来是够礼贤下士的了,但实际上并没有给他象谢安那样大展雄才的时机。相反,由于诗人的正直和高傲,却招惹了权贵的忌恨。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说:“丑正同列,害能成谤,帝用疏之。公(李白)乃浪迹纵酒以自昏*,咏歌之际,屡称东山。”这就是李白这首诗的背景。从“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可以看出,诗人在默算着离开“东山”(实际上指进京以前的隐居之地)的时日。流光如驶,岁月老人。他有象谢安与东山那样的离别,却未成就象谢安那样的功业。因此,在诗人的沉吟中,已经包含着光阴虚度、壮怀莫展的感慨了。当时,诗人告辞东山时,又何尝舍得丢开那种环境和生活呢,只不过为了实现匡国济世之志才临时应诏而去。如今在帝城久久淹留却毫无所成,又怎能对得起东山的风物呢?所以“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两句中所包含的感情,一方面是憧憬,一方面又有一种内疚,觉得未免辜负了那儿的白云明月。

这首诗应当看作是李白的“归去来辞”。他憧憬着东山,又觉得有负于东山。他无疑地是要归去了,但他的归去却又不同于陶渊明。陶渊明是决心做隐士,是去而不返的。李白却没有这种“决心”“东山”是和谢安




这样一位政治家的名字结合在一起的。憧憬东山,既有隐的一面,又有准备待时而起的一面。“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梁园吟》他的东山之隐,原来还保存着这样一种情愫。诗中李白隐以谢安这样一个人物自比,又用白云、明月来衬托自己的形象,那东山的白云和明月是何等澹泊,何等明净;而李白的情怀,便和这一切融合在一起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c91104655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