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

2022-12-05 11:28:19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课程思政》,欢迎阅读!
思政,课程
定义: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2]

2004 年以来,中央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上海也由此开启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上海课程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改革重心由小学德育课程建设转变为注重大中小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在此进程中,构建全员、全课程育人格局的理念也越来越清晰[2]

第一阶段:2005 年起,启动实施两纲教育,推进以学科德育为核心理念的课程革。为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上海于 2005 年先后出台了《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两纲教育),整体构建大中小学德育体系。两纲教育十年来有一个核心理念,即学科德育理念,就是把德育的核心内容有机分解到每一门课程充分体现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责任。据各门学科的知识特点及其所蕴涵的德育资源,上海编制了学科德育实施意见,逐步修订小学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统一,为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学段的所有课程实施学科德育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操作建议。总结过去 10 余年上海德育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最重要的经验是要提升德育实效性,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核心内容整体、科学、有序地融合进各学段、各学科[2]

第二阶段:2010 年起,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聚焦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2010 年,上海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以此为契机,两纲教育基础上,探索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教育指向,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和公民人格为重点的顶层内容体系构架,并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开展德育课程一体化设计一体化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着眼纵向衔接。紧密结合中小学课程改革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依托各学段德育工作基础,坚持把有效衔接、分层实施、循序渐进、整体推进作为根本要求,重点在学段的纵向衔接上下功夫。二是横向贯通。就是要把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网络空间)之间打通。要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不断加强第二课堂的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作用,着力提升第三课堂的网络教育内涵。三个课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第三是三位一体。就是要使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育人合力,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优势,加强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挖掘社会教育的育人功能,发挥育人的综合效应。这个阶段的探索,大中小德育课程衔接主要聚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学阶段政治课程的衔接,重点解决大小学德育课程知识简单重复、层次递进不明、与学生身心发展匹配度不够等问题,切实提升大中小学德育实施的有机整体性[3]

第三阶段:2014 年起,将德育纳入教育综合改革重要项目,逐步探索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2014 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 年)》。上海教育综合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构建三个制度体系:一是以遵循教育规律,回归育人为本为重点,形成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育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育人制度二是以加强顶层设计,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形成科学分离而又有机统一的管办评制度体系;三是


以加强资源共享,促进融合互补为重点,形成教育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共赢的协同联动制度体系。在三个目标体系中,从教育系统内部来说,核心就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也就是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整个教育体系,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充分体现在学校日常管理之中,在落小、落细、落实上下功夫[3]

这个阶段探索,我们逐步形成课程思政理念,推出了《大国方略》等一批中国系列课程选取部分高校进行试点,发掘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我们认识到,加强高校思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从高等教育育人本质要求出发,从国家意识形态战略高度出发,不能就思政课思政课建设,而应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主渠道作用,着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着力将教书育人落实于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之中,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落实所有教师育人职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941ff3512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2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