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虞世南

2022-04-11 04:14:2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蝉虞世南》,欢迎阅读!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虞世南:唐代诗人、书法家。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他敢于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 画像挂在凌烟阁,位列二十四功臣之一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5] 作品选自《全唐诗

《全唐诗》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由当时的皇帝下令编撰整理的,其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1] 共计900卷,目录12卷。 1 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清露:清纯的露水。饮清露: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

2 流:发出。流响:指蝉长鸣不已,声音传的很远。疏桐:高大的梧桐。 3 居高:指栖息在高处,语意双关。 4 藉(jiè):凭借、依赖。 译文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赏析:整体鉴赏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暗示显宦身份,因古人常以冠缨指代达官贵人。为三、四句的无须借做反铺垫,用笔巧妙。

次句描写蝉声之传播。梧桐是高树,用一字,更见其枝干的清高挺拔,且与末句的秋风相呼应。流响二字状蝉声的抑扬顿挫和长鸣不已字则把蝉声远播的意态形象化了,让人感受到蝉鸣的响度与力度。全句虽只写蝉声,但却从中想象到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句对蝉声传播的生动描写,后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三、两句是全诗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一、二两句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议论。蝉声远播,一般人往往认为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作者却别有慧心,强调这是出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一个真理:修身而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扬。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8131611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27.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