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宝牯佬》,欢迎阅读!
宝牯佬
作者:暂无
来源:《民生周刊》 2020年第17期
刘跃清
宝牯佬是民间对邵阳人的称呼,意指邵阳人像牛一样耿直、憨厚、刚烈。
邵阳古称邵州,南宋理宗登基前在那儿担任防御使,“上位”后,以自己的年号命名该龙兴之地,即“宝庆”。宝庆府在明清时期是大府,辖武冈州和邵阳、新化、城步、新宁四县,俗称“五邑”,地域与今天的邵阳市区、武冈市、邵东市、新邵、邵阳、隆回、洞口、新宁、新化及城步苗族自治县一致。
宝庆位于湘中偏西南,资江上游,越岭逶迤东南,雪峰山耸峙西北,资江由西南向东北流贯全境。山地和丘陵约占区域面积三分之二,基本是“七分山地两分田”,群山环绕,丘陵起伏,盆地星罗,荒凉偏僻,土地瘠薄,民生艰难。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曾流放这一地区,我们今天仍然能从《离骚》《国殇》《卜居》《渔父》等篇章中感受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之泣血感慨。宝庆属于梅山文化区域,据传湘中西部地区有36峒梅山(仅隆回境内就有16峒)。“峒”是宋代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基层行政单位,比现在的村稍大。民间对三峒特征做了生动概括的描述:上峒梅山挽弩相杈(山地打猎)、中峒梅山放牛赶鸭(丘陵耕牧)、下峒梅山打鱼摸虾(水乡渔业)。宋元时期,峒兵(乡兵)呷苦耐劳,能走能打,战斗力强,是朝廷镇压南方农民起义军所依仗的一支重要力量,和俄国十月革命前的“哥萨克”差不多。
“崇山叠岭,滩河峻激,舟车不易为交通”,险峻的自然环境与原始野性的生命活力,锤炼出宝庆人神情专注、持之以恒、锲而不舍、脚踏实地、表里如一、重诺守信、坚韧坚忍的顽强性格。古史志常如此形容宝牯佬:尚武、好斗、重义、轻死、易于激发等。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崇尚勇武、喜欢打斗、重情重义、把生死看得轻、容易被激怒等。湘军鼎兴时期,其兵源主要来自宝庆“五邑”,称之为“宝勇”。湘军攻下南京后,论功行赏加上军纪败坏放任官兵烧杀抢掠,让很多宝牯佬满载而归,发了大财。在乱世中博取“血酬”的宝勇衣锦还乡后,渐渐悟出骤得的富贵只有通过读书、通过文化积累才能保持长久,于是宝牯佬们开始重视子弟教育,兴办学堂,开化民智,此举恰好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储备了大量人才。当年旅日同盟会成员中湘籍最多,这其中又有一半以上是新化的,在日本跳海自杀的近代著名革命家、《猛回头》《警世钟》作者陈天华即新化人。
湖湘大地直到晚唐,仍被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原视为蛮夷之地,湘中腹地邵州更是蛮荒之所。北宋大儒、理学鼻祖周敦颐(湖南道县人)于宋治平四年(1067年)以永州通判来邵摄事,于资水河畔辟池种莲,写下传世名篇《爱莲说》,亦开创邵州教化之先河。至清代有车万育作《声律启蒙》为家喻户晓之蒙学读物;晚清、近现代更是英才辈出,涌现魏源、魏光焘、刘坤一、蔡锷、谭人凤、匡互生、张家钰、周学霆、曾炳熙、邹汉勋、袁国平、蒋廷黼、廖耀湘、贺绿汀、李寿轩、袁也烈、陈早春等彪炳青史的杰出人物。
宝牯佬多有“根深蒂固”的政、军情结,亲友相聚多津津乐道政界、军界有多少湖南人之类的话题,谁家如果有位当大官的亲戚总要拐弯抹角地提一提,眉头扬起腰杆都会粗三分。皆缘由湖南曾经风云际会,晚清全国十八省,十省督抚是湖南人,大平天国运动后“两江总督非湘人不可”,前有湘籍“中兴名臣”曾国藩、左宗棠、曾国荃等,后有宝庆人刘坤一、魏光焘先后担任两江总督,恢复生产,繁荣经济,兴办教育,创办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前身),扑下身子做了一些实事好事。
宝牯佬骨子里以做大事、当大官、出大名、说亮话为荣。学而优则仕,从政从军,立功与立言,首选功名,退而求其次才舞文弄墨,著书立学。“记不全,问魏源;记不清,问汉勋”,魏源(今隆回金潭人)著《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之宏论振聋发聩,名垂青史;邹汉勋(今隆回罗洪人)校刊《船山遗书》,著有《五均论》等,创造性提出至今沿用的绘制地图基本原则,乃中国近代舆地学奠基人,其孙邹代钧于1896年在武昌创办中国第一个地理学会—舆地学会,创立中国第一家地图出版社—亚新地学社,主持编撰出版《大清全典图》,主编《中外舆地全图》。蒋廷黻(邵阳县黄陂桥人)以一部《中国近代史》奠定其学术界举足轻重的地位,清华大学校长罗家伦为了从南开大学挖走名教授蒋廷黻,竟然在蒋家客厅“赖”了一个晚上,蒋不答应去清华,他就不走。
宝牯佬中会做生意的唯有邵东人。沈从文先生在回忆录中说,湘西当时很多店铺是宝庆人开的。邵东人做生意小处着手,在一些不起眼的角落,别人不经意的行当,埋头苦干,默默无闻,只要微薄利润,就像牛一样胼手胝足、实打实地去做,不好高骛远,不好大喜功,一切从零做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每个脚印里都蓄满汗水!邵东约120万人口,就有80多万在外做生意,足迹遍布全中国、全世界,尤其在东南亚一些国家更是风生水起,落地开花。
滚滚资江东逝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今天的宝牯佬还是像牛一样默默地开拓耕耘,当然脚步更加理性睿智从容,但骨子里那份偾张热血,只要认准了的事就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的倔强与韧劲从未曾改变。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南京市签约作家,曾任原南京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业作家。现任职江苏省政协文化文史委。)
编辑:郭梁 美编:杨东儒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809c242c5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