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不值

2022-12-06 03:09:21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游园不值》,欢迎阅读!
游园,不值
游园不值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游园不值》,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感悟、积累、应用语言 教学难点、关键:

1、理解《游园不值》的第一句。

2、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哲理意味。 二、教材分析

《游园不值》是九年义务小语教材第十册《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赞美春天的著名诗篇,宋代诗人叶绍翁所作。诗中描述了诗人原想访友赏花,不料轻敲柴门却许久未开,遗憾之余揣测大概是园主人怕外人践踏青苔,印上痕迹吧!正待离去时,猛然发现一枝粉红的杏花越墙而去,诗人因此而惊喜异常,不遇朋友的惆怅一扫而光。整个诗风流韵藉,情趣盎然。 教学中,我试图焕发起学生对古典诗歌含蓄凝炼之美的浅浅感悟和深深喜爱,也力求使学生得到诸如自信、合作、尝试等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提升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春天的诗词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中国是诗的国度,我国诗歌的起源比文字还早,差不多和语言同龄。千百年来,形成了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诗文化„„” (二)学习古诗

1.投影题目 :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自由说。 2.投影诗文

1) 学生不同形式地读诗

2) 了解诗人(投影诗人简介)

3) 怎么理解诗句的意思,回忆一下,有哪些好的方法? 补省略、换语序、看注释、看插图、查字典 4) 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学习这首诗。(投影古诗) 经过自学,你学懂了什么,汇报一下。

“应”“怜”分别解释成什么?

辨析“怜”的字义,得出“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回忆总结理解古诗的方法很有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古诗的方法,在回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方法,是照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种字字落实的方法,也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 3.指导朗读。(投影出示古诗让学生按节奏读) (1)按节奏读。自由读。

诗人游园心切,可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多么是多么失望!该怎么读这句话? (2)引导学生将后句说成感叹句、反问句。 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呀! 呀,一枝红杏伸出墙外来啦! 满园的春色怎么能关得住呢?


一枝红杏不是伸出墙外来了吗?

说出了诗人的惊喜之情,该怎么读这两句?男女分工读。 (因地制宜,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能让学生充分感悟诗人看到一枝红杏后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

(3)诗人仅仅是为一枝红杏兴奋吗?

你们想不想欣赏这满园的春色?(投影出示录像欣赏)

(4)欣赏了满园的春色,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想到了哪首古诗?

(诗文整合、新旧知识整合、课内外整合,通过调动学生头脑中优美诗文的储备,强化了语言的积累、应用 (三)寻找春天

1.老师这儿也有几首优美的诗文可以用来描绘这满园的春色请大家组成学习小组,一起研究一下。(投影两首诗)

(顺势研读《江畔独步寻花》《绝句》,形成了一种诗中有诗、景中有景的意境,课堂结构呈现出一中曲径通幽,别有洞天的态势,这是和古诗本身的意境幽远相和谐的。 1)找到哪几句话可描绘满园的春色?

2)任选一句或几句,朗读或用自己的话来描绘。

2.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边读边想象。

(朗读指导要从纯粹的技巧性的指导转向“启发语感、训练朗读”之路上来,注重边读边想象,真正读活语言,“读出声,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 (四)感悟情感

1.刚才,我们和诗人叶绍翁一样,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联想了满园的春色。 2《游园不值》是叶绍翁的代表作,尤其是诗中后两句广为流传。 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两句,方得感悟

热爱大自然,新生事物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3.配乐背诵古诗。(投影古诗)

(五)补充古诗 出示《马上作》《折梅》《桂源铺》,比较与《游园不值》的异同并选背

五、教学反思

1.在“激情导入、以旧引新”中倾注学习的热情。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逐渐培植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在上课伊始,我饱含深情地介绍:老师的语言渲染焕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激起了他们学习热情。再请学生回忆以往学过的描写春天的诗句,将其头脑中原有的先备知识与新知识建立链接。 2.在“‘咬文嚼字、品悟诗意”中培养善思的品质。

由于古诗文体有特殊性,其每一字、每一词都体现着诗人锤炼语言的非凡功力和高超技艺。我们在学习古诗时,就无法躲避“咬文嚼字”的嫌疑,否则将无法透视其深层意蕴。设计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仔细读读下方提供的注释,争取用它弄明白每一行,每一句的意思,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诗中描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老师只提供一个方法,而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咬文嚼字”,自悟自得。这一过程中,我没有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而是先让个人充分思考,在其力所不能及时,方可寻求帮助,自学一段后提示“同学们如果哪一处理解起来有困难,可以和前后左右的同学共同探讨。 3.在“集体交流、体悟诗境”中展示灵动的想象。 引导学生在自学后汇报成果,“你通过诗中的注释弄懂了哪一行哪一句的意思呢?”让学生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教师只在学生探究思路受阻时,启发点拨,相机指导。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7e7dbd050e2524de4187e0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