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用它山之石

2023-02-13 18:31:15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慎用它山之石》,欢迎阅读!
它山之石,慎用


慎用它山之石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外文本的选用

王欣艳

(沧州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沧州 061001

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①,现代社会已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信息瞬间万变,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当然少不了搜集处理信息、精准把握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从哪里来呢?阅读实践活动当然是基础中的基础。也正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不言自明。新形势下,积极探索,寻求阅读教学效果最优化的方法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变得至关重要。为了提高阅读效率,许多老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内阅读的同时,也把目光投向了课外,不仅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而且选择一些精品文章放入课内精讲。应该说,对课外阅读予以强烈关注是正确的。新课程实施后,要求教师改变角色,重新定位自己与教材的关系,由教材的忠实执行者、使用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研究者,从教教材转变为创造性地用教材教。而且,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课程资源意识,走出课堂小天地,融入社会大环境,不断更新,拓宽课程容,使语文课程永远丰富多彩。(倪文锦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附录中也有关于课外读物的建。巢宗祺教授指出,增加这一建议的目的是要体现一种导向:一是要让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面和阅读量,二是要阅读高品位的著作,目的在于倡导读书的风气和良好的习惯,提倡多读,广泛阅读,高品位的阅读,三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于漪老师也很早就主张"语文教学要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单靠课内是不行的,须课内课外两手抓"。但是,目前,在对课外阅读文章的开发与利用方面,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如不引起重视,势必会影响课改成效,严重者甚至会误人子弟,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这种不良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理念认识不到位,选文缺乏整体规划,与单元目标、学段目标脱节。

过去,语文教学观念陈旧,语文教育环境封闭,教师只需一纲一参一本即可傲立三尺讲台,不需要开发课程也不需要培养课程开发意识。新理念的倡导,对教师们的思想冲击是很大的,陈旧的课程观一洗而空,“除旧布新”破除旧观念的效果不错,但在新观念的认识实践上,仍有相当一部分老师认识模糊、片面, “在认识上要打破教材作为惟一课程资源的局限,合理构建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②,前一句他们做得很好,对后一句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反映到教学实践中,由于对新课程改革理念有关课程开发、教材编写的部分没有充分学习、研讨,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文本资源的开发、引介上计划性、目的性不强,不注意文本之间、单元之间及学段之间在思想内容、知识结构、能力培养等方面的联系,这样开发课程资源,将课外阅读文章选入课堂,于是选文随意性太强,缺乏整体规划,与单元甚至学段目标相脱节的情况屡屡发生。

二、受教师个人审美鉴赏能力的限制,选文质量不高。

教材选用、课程开发的主动权教给老师,是新课改的一大突破。原来课程编选者的构成主要以学科专家为主,他们开发的课程在内在学术性品质上可能是很好的,但就课程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与多样性来说,他们无能为力。新课程改革将教材选用、课程开发的主动权教给老师,其目的就是希望教师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拓宽、延展语文的视野,强化语文课程的多种功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语文焕发它应有的灵动光彩。然而,教师受个人思想认识、学识修养以及审美鉴赏能力的限制,对课外阅读文章的思想深度、文化意蕴、语言功底往往缺乏深入细致的理解辨析,这样选入课堂精讲,鱼目混珠,造成的不良影响可想而知。

200911月,笔者有幸参加了河北省沧州市第二届初中语文教师成长论坛,观摩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君和曾在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得过一等奖的沧州市优秀青年教师的示范课一共七节,精彩处自不必说,主要说一说对一堂课外阅读指导课的选文的意见。执教老师所选篇目是一篇小小说《无畏的腿》,讲的是一个中年男子先后两次乘车遇到抢劫之事,在其他旅客不敢反抗的情况下,两次他都采取同样的方法,即与劫车歹徒打赌,赌歹徒不敢把腿放在列车即将经过的铁轨上,而他敢,从而震慑了歹徒,解救了旅客的故事。中年男子的这种无畏值得效仿吗?充其量只能说是莽勇,可老师却引导学生围绕他的行为挖掘他的性格、精神大加褒扬;此文的思想意义到底何在?老师认为是在赞扬中年男子的无畏精神的同时,鞭挞国民身上的劣






根性,并援引另一个故事进行佐证。仔细研读小说我们会发现老师对本文的思想意义的把握有点拔高了,文章与文章不一样,此文旅客坐车遇到持刀歹徒害怕胆怯其实是一种正常心理反映,生活中善良本分的老实人居多,没有对付歹徒的经验,谁敢轻举妄动?危险解除了,旅客轻松谈笑也是同理。说这是国民劣根性,未免偏颇;作为小说,其情节结构艺术如何?除了欧亨利式的结尾,本文其实漏洞很多,有太多巧合不可信:打劫后不急着走,反而嘲弄旅客的懦弱,文中歹徒有精神病特征,此其一;无独有偶,世上这样的歹徒还不止一个,并且都让中年男子碰上了,此其二;客车两次都在铁轨附近遭到打劫,因而中年男子的腿总能派上用场,此其三;------“无畏的精神”存疑,文章的思想意义浅薄,情节构思漏洞多多,如此拙劣文章,怎可放入课内精读精讲?

三、教师囿于个人爱好兴趣,选文偏颇。

语文课外阅读世界浩大无边,选用什么样的文章进入课堂,决定权主要在教师手中。由于个人爱好方面的差异,在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和选用文章精读方面,教师的眼光是不一样的。同是喜欢散文名作,有的欣赏思想厚重、文风大气、语言犀利的学者经典,如钱钟书的随笔、鲁迅的杂文;有的偏爱寓庄于谐、风格轻快、语言幽默的当代名家,如王小波的杂文小品;有的则对自然随性、在娓娓诉说中倾吐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从而给人以有益启迪的作家作品情有独钟,如张晓风、毕淑敏、林清玄等的散文创作------的年轻教师则酷爱流行风,比如韩寒的小说、郭敬明的散文等等,新课程改革的开放性理念强调“教师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出个性化的风格和特点”。但这并不等于说无视学习主体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及阅读能力等各方面的特点,只从教师个人喜好、是否有利于自己发挥方面选文。钱钟书作为“文化昆仑”,其随笔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资料他总能信手拈来,恰到好处地印证自己的观点,进而丰富文章内涵。但对阅读量有限的初中生来说,阅读钱老的作品,未免有点强人所难。鲁迅的杂文更不必说,要理解透彻,必须回溯到上世纪风云变幻的二三十年代,高中生读来尚嫌隔膜,遑论涉世未深的青涩少年?韩寒、郭敬明作为文坛新秀,他们的才华令人赞叹,其作品内容也极易引起学生共鸣,但是如果过分地推介他们的作品,极易使学生创作上沿袭他们的文风,优点学不到,偏激的评价之语、忧郁唯美的语言却泛滥成灾。事实上,囿于个人爱好的选文倾向已经在教学中不可避免地显露出来。

如何纠正以上这些不良倾向呢?解决问题的关键当然是教材的选用者教师。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认真研究课程资源开发理念,全面认识教材编写思想;其次,对“终身学习理论应身体力行,多读书,开阔视野,勤思考,深入钻研,不断提高自身的学识修养和审美鉴赏力;在此基础上,强化教师责任感、使命感,从学生的合理需要出发,制定科学的阅读教学计划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外文本的选用问题不容忽视。《诗经·小雅·鹤鸣》中有句名言“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的课程改革提倡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语文课程资源,课外阅读文章当然也包含在其中。但是,并非所有的“它山之石”都可以雕琢美玉,“理玉者”——我们的语文教师们必须练就一双慧眼,谨慎选择,深加辨析,精选阅读文本,否则不仅会贻笑大方,而且严重者还可能将学生引入迷途甚或歧途,果真如此,我们作为教师,罪莫大焉!



参考资料

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②《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7abc8fe80eb6294dd886ce3.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