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杜甫登高预习案》,欢迎阅读!
“三秋图,杜甫心”——杜甫《登高》预习案
一、解诗题:你了解“登高”这一习俗吗?
据粱朝吴均《续齐谐记》载:东汉时有一个叫费长房的人,神通广大,能呼风唤雨,遣神捉鬼。有一天,他对徒弟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里将有灾祸降临,须早作准备。”桓景问:“用什么办法可以免除这场灾祸?”长房告诉他:“这天,你全家人各做一个红色布袋,装上茱萸,挂在胳膊上,再带些菊花酒到高山上去饮,即可避免这场灾祸。”从这段记载来看,汝南人桓景听从了师父的劝告,在九月九日率家人登高避灾,结果幸免于难。所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后来,“登高”成为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风俗,王维曾在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对这一习俗的描述,古人在重阳节这天有亲人团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的习俗。
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人们普遍把重阳节当作“老人节”, 重阳节就是一个登高节,与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一样,登高成了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标志。
然而杜甫登高,主要为了排遣郁闷抱病登台,本来约好一位远亲吴郎一起登高,可是吴郎有事没有来,他只好独自一人强打精神登高。 二、知人论世:我所知道的杜甫
1、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 ,生于河南巩县,是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 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其作品显示了唐由胜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他亦被称为“诗圣”。他的诗风——沉郁顿挫。 有<<杜工部集>>。
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2、代表作:《春望》、《北征》、“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
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
3、杜甫生活和创作的四个时期:
712-745: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望岳》(涉世不深) 746-755: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兵车行》、《丽人行》(忧国忧民) 756-759: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三吏”、“三别”、《春望》 (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759-790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登高》(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三、写作背景:
清代诗人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明代学者、诗人、文艺批评家胡应麟推此诗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0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
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
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 时代的艰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诗人肺病、疟疾、风痹、糖尿病发作,最后耳聋齿落,百病缠身,潦倒不堪)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般时时压在他的心头,他为了排遣郁闷抱病登台。 四、读好《登高》的节奏(二二一二和二二二一),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必须对仗)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必须对仗)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四、六、八句肯定押韵,本诗押韵字哀、回、来、台、杯,押的是ī韵 1、《登高》这首诗哪联写景,哪联抒情?
2、写了哪些景物?诗人分别用什么词描写?这些景物给人什么感觉?
拓展延伸:
“秋”往往与“愁”关联:有人见秋霜而悲白发,有人睹残花而伤红颜,有人望归鸿而思亲人,有人闻寒蝉而叹余生,有人拂秋风而觉萧瑟,有人触秋雨而感悲凉……,古诗词中常见的3种“悲秋”情怀有:
1、抒发离别之苦,思念之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 2、表现处境悲凉,命运多舛。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3、悲叹英雄迟暮,人生苦短。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不过,由于作者的处境、心情、视角不同,秋天的色调也就不同。秋天的意象并不全是悲愁。 秋天的景象也可以寄托喜悦的情感: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作业:1、背诵
2、“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副对联写的是谁?杜甫 这是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对联,它高度概括了杜甫忧国忧民的两个方面,为了表达对杜甫无限的缅怀崇敬之情,我为这首诗拟了个上联,请同学们结合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对个下联,如何?
上联:落木无边,登高难释家国恨。
部分杜甫诗歌名句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兵车行》
4、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前出塞九首》 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8、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9、昔闻洞庭湖,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 10、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阁夜》 1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抒怀》
12、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1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其三)》 16、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绝句二首(其一)》
17、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0、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21、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赠化卿》
2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3、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2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25、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客至》 26、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 27、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蜀相》 2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29、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天末怀李白》 30、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佳人》
31、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曲江二首》 32、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曲江二首
3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34、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怀古迹五首》 35、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咏怀古迹五首》 36、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 3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抒怀》
38、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曲江二首》
39、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40、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
部分杜甫诗歌名句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兵车行》
4、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前出塞九首》 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春望》
8、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9、昔闻洞庭湖,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登岳阳楼》 10、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阁夜》 1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抒怀》
12、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1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绝句四首(其三)》 16、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绝句二首(其一)》
17、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0、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21、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赠化卿》
2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3、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2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25、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客至》 26、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 27、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 《蜀相》 28、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29、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天末怀李白》 30、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佳人》
31、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曲江二首》 32、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曲江二首
3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34、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怀古迹五首》 35、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咏怀古迹五首》 36、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八首》 37、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旅夜抒怀》
38、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曲江二首》
39、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40、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戏为六绝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734bbe7bd64783e08122b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