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谈小学“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策略》,欢迎阅读!
《谈小学“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策略》
摘要:摘要:本文结合教育实践案例,针对小学“问题学生的不同特点,阐述了三种类型“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策略,”学生由于遗传素质、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的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存在着差异,站在教师面前的既有品学兼优的高材生,同时又会有“问题学生”,下面,笔者将从教育实践出发,探讨小学“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策略
小学班主任工作论文 让“调皮鬼”成为“宠儿”
——谈小学“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策略 黑色的海洋
摘要:本文结合教育实践案例,针对小学“问题学生的不同特点,阐述了三种类型“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问题学生;教育转化
小学班主任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可谓“各具形态”的学生。俗话说:“十个手指有长短。”学生由于遗传素质、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的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仍存在着差异,站在教师面前的既有品学兼优的高材生,同时又会有“问题学生”。所谓问题学生,就是我们习惯上说的后进生,是指在思想品德和学习方面都比一般学生差的学生。这些学生思想落后,集体荣誉感差,不求上进、厌学,他们往往扰乱课堂秩序,害人害己,弄得不好甚至会误入歧途。下面,笔者将从教育实践出发,探讨小学“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策略。 一、消除戒备心理,找准融洽点
后进生受到的批评特别多,有时即使做了一些好事,客观上也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他感到不管怎样,老师和同学总是不会相信他的,好像自己怎么努力也没用。对周围的人总抱有猜疑、不信任的态度,产生“我是坏孩子,大家都不喜欢我,同学接近我肯定不怀好意”、“老师叫我肯定又要挨批评”的戒备心理。为此我们应该给后进生多一点信任,多几分理解,少一些责难,少上点怨恨,多几分关爱。张同学是我班非常有名的“三差生”,即成绩差、纪律差、品德差。记得有一次,他在玩耍时,不慎碰到了凳子,凳子打翻了,撞在他脚上,脚被撞破了,当知道这一情况后,我立即摸出手帕,倒了点开水,给他擦洗伤口,又急忙请人帮忙买来创口贴给他贴上。在给他穿袜子时,我发现他的袜子有破了又补,补子却又破了,心里不禁一酸,这是一
.
个没妈的孩子,多可怜啊!于是放学的,我到家找了一双新袜子拿来给他换上。从那以后,他非常尊重我,上课认真多了,也不会经常惹是生非了,渐渐地大家都愿意接近他了。自尊心理是一种自由我评价所引起的自爱、自我尊重并希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教师要用真诚的爱心去拆除学生戒备心理的障碍物,让他们 能与老师情感上融洽起来。 二、排除逆反心理,建立相容点
后进生因成绩差,经常受到人格污辱,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他们的心理常受畏惧、敌对情绪的支配而产生“你说你的,我做我的”逆反心理。为此,我们教师首先要心迹自身形象,把微笑带给他们,以形成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多给他们安慰和关怀,鼓励他们扬起学习的风帆,使他们感到集体和老师真诚的关怀,从而努力去学习。我曾经教过这么一位学生:他十分调皮,谁都怕他三分,要是谁惹了他,他就拳打脚踢。对老师他更是不屑一顾,经常顶嘴。我在思索该如何引导他。后来,我发现他特别喜欢打乒乓球,就专门去买了副球拍送给他。并请他教我打乒乓球,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我和他聊天,与他谈心,每次对他提一个小小的要求,没想到,一段时间下来,他竟改掉了不少的毛病,同学们都愿意接近他了。对他以后反复出现的点点错误,我总是耐心地教育他,指点他,体察谅解,甚至加以策略性的“包庇”。他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而幡然悔悟,进而把精力用在学习上。可见,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的。唯有动之以情,用教师火一般的热情,去化解他们心理上的坚冰,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即使批评教育,也要注意“艺术”性,要“爱”字当头,如同在药片的表面涂上一层糖水,做到良药不苦口。 三、克服惰性心理,激活兴奋点
有些后进学生,并不是先天智力差,而是由于学习中的惰性造成的。我班李同学就是因学习上的惰性而渐渐成为后进生的。他的爸爸是个生意人,平时很忙,很少有时间和精力督促他的学习。他自己也觉得不用读书,长大了就和老爸学做生意。再说,老爸那么多钱,就是不做事也能生活得很好。我对他讲未来社会发展的美好前景及对人的要求,从思想上不断消除“读书无用论”给他带来的负面影响,以激活兴奋点,引起他主动学习的动机。接着我对他加强督促,“扶他上路”。我带了事先准备好的试卷到他家去给他单独讲解,然后我帮他复习,让他去写去记,再用相同的试卷做一遍,进步了不少,尝到了一点成功的甜头。经过反复多次的努力,从“陪学”到放手让他学,后来,他果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
总之,我们必须在思想上多去鼓励后进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去关心后进生,在学习上多去帮助后进生,将真诚的爱子之心、爱生之情溶于学生的校园生活之中,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让后进生也拥有他们的一片新天地,让“问题学生”从令人头痛的“调皮鬼”转化成为人见人爱的“宠儿”。 参考文献:
[1] 李鸿鸣.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J] .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1(5).
[2] 周 **.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浅谈问题学生转化中的智慧[J]. 科技创新导报,2008(1).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71d19abe6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