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武昌九曲亭记—北宋-苏辙》—阅读题答案》,欢迎阅读!
本文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③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
武昌九曲亭记 北宋苏辙
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
①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陀
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
扩散,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
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
藏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仗策
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
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
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埽叶席草,酌酒相劳。
22.苏轼爱自然,爱探究。我们学过他探究石钟山得名的文章,在
意适而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此文中他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
________〕观点。〔2分〕
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改变,林麓向
23.联系上下文,说出第3段中的焉指代〔__________
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
_______〕(1分)
十,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
24.联系苏轼的生活背景,第1段中的迁应说明为〔____〕;
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
第 1 页 共 2 页
《武昌九曲亭记—北宋?苏辙》—阅读题答案
本文为Word版本,下载可任意编辑
请说明迁字对文章的主旨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5.文章题为九曲亭记,然而在第1段和第3段中的许多内容似与九曲亭无关,你是怎样认识这个问题的?〔3分〕
26.文章中的苏轼这一人物形象活灵活现,主要是从人物的〔_____〕、〔_____〕、〔_____〕几方面来刻画的。〔3分〕
参考答案:
2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2分〕23.游历之乐。〔1分〕24.贬官〔1分〕;苏轼当时正过着谪居生活,但他并未消积遁世,而是杖策载酒,寄情山水。而这个迁字更反映出苏轼豁达、乐观的性格特点和追求适意而悦的人生境界。〔3分〕 25.文章虽题为九曲亭记,
但全文是围绕适意而悦这个中心,来表现苏轼的旷达胸怀和乐观性情的。首段写苏轼在谪居生活中常杖策载酒,渡江巡游武昌诸山的情景,为下文作铺垫,而末段为回忆青年时期的苏轼对山水自然的钟情,从而透露出苏轼适意而悦的内涵。〔3分〕 26.动作、神态、语言〔3分〕
第 2 页 共 2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6f4719801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