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同化现象探究

2022-12-24 23:21:12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生同化现象探究 》,欢迎阅读!
同化,探究,现象,大学生
大学生同化现象探究

作者:李兰晶

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3年第9



李兰晶

(山东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大学是人才的摇篮,是现代科学的发源地,更是社会道义的策源地和人类的精神殿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对大学生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但是大学生群体中同化现象日益严重。笔者从同化作用影响学生现状入手,探讨了同化作用对学生的影响过程,以及高校的处理对策,以期为广大教育者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同化;不良习气;思维改变

中图分类号:G6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187-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已然成为一个赤裸裸的校园用语,大学生同化现象也不容乐观。各高校要从大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立足现实需要,放眼未来发展,在变化中适应,在责任中引导。目前,大学对于大学生来说只是一个过程,一个知识学习和心理成熟的过程,这就需要科学教育人文教育

一、认知同化

同化(assimilation)一词最初产生于生理学概念,指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后来在心理学社会学等均有出现,社会学借以表示异质文化单位融合为一个同质文化的渐进过程,是指不同文化的个人或团体融合成一个同质文化单位的过程或结果。同化根源于社会文化的统一,大都呈现出先进文化单位同化落后文化单位的特点。笔者所指同化是大学校园中小型群体内成员间、团队间、成员与团队间通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物质、行为、意识层面上逐渐变得相似、相近、相同或趋同化的现象。

二、导致同化现象的原因

目前,根据我对身边同学的了解和观察,许多学生都谈到这样一点:“迷茫。”起初,笔者也不知道他们所谓的迷茫到底指什么。便留心观察,并且时常做换位思考。迷茫是一种辨认不清方向,不知何去何从的状态。或者反过来说,迷茫是对任何一种方向和任何一种道路的怀疑与不信任。

那么,为什么学生们不能确定方向,或者说他们为什么怀疑任何方向和道路呢?笔者认为,最根本的是他们缺少位置参照,内心还没有形成一个牢固的尺度。这样一来,导致他们就某件事情进行选择和付出的时候往往犹豫不决、左顾右盼。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两难处境直接导致了心理上的不自信与精神上的软弱。为了掩盖和弥补这种不自信与软弱,他们要么变得亦步亦趋,随波逐流;要么变得玩世不恭,为所欲为;要么变得麻木和冷漠,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最终造成的一个整体的现象,就是正值风华正茂的同学变得偏执叛逆,渐渐被不良习气所同化。

三、避免恶性同化


社会学中,同化的目标非迅速可以达成,须经过潜移默化的程序,对所接触的外来文化认同一致才算真正同化。同理,在教育中亦是如此。同化需要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改变一切。

人的思维都是在从小自身所处的人文环境和其它方式所能接触到的逻辑引导信息所塑造的,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同化总是朝着强势思想而发展的。古代哲学家老子说过“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可见环境对人格的熏陶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从某种程度上说,教师、学长、学生干部等非言语行为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良性的非言语行为能增强教育的直观效应,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和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心理学家赫拉别恩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信息传播的总效果=7%的语言+93%的表情、动作等非语言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是学生人生的“模特儿”。课堂教学只是有意义的言语接受学习和获得一部分知识的窗口,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种渠道。

学无止尽,“人可以凭借观察方法与理性去发现自然法则”这一获得信息、知识的认知论更符合人对新事物接受规律。由此可见,学生素质的提高真正是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等特定和非特定人群的影响、同化、融合。任何改变都不是一簇而就的,关键在于它已经慢慢的改变,并最终产生理想的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鉴于大学生同化现象日渐显著对大学校园产生的利坏影响,各高校及其大学生有必要相互配合,致力于改善大学校园人文环境。各高校应及时制止,避免助长此类的“不正之风”,在立足大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还要对其加以教育和引导,求得源头控制、靶向“治疗”;此外,作为大学生自身,更要转变观念,摒弃传统的思维定势,对大学校园氛围的良莠进行仔细甄别,尽量做到不沾染类似“同化”等的不良习气。只有通过各高校和大学生自身双方面的共同努力,才可以对大学校园的“空气”进行“净化”,达到彻底纠正不良风气的目的,从而使大学校园本来的人文环境氛围得以回归。

参考文献:

[1]张劲梅.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J].发展与教育理学200811.

[2]王秀艳.大学校园“族”现象与大学生社会化存在的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7.

[3]王向春.大学校园风气研究[J].中国当代教育20095.

(责任编辑:时音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6e5ff3832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a6.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