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本)名词解释

2022-05-01 21:22:14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西方经济学(本)名词解释》,欢迎阅读!
名词解释,经济学,西方
1

三、概念: A

1. 奥肯定律:失业意味着生产要素的非充分利用,失业率的上升会伴随着实际GDP的下降,描述失业率和GDP之间的这一关系的经验规律称为奥肯定律。 B:

1.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单位商品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增加量。

2.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3.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4.边际成本: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5.边际生产力: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产力。

6边际产品价值:是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MP和产品价值P的乘积。

7.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8.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增加的储蓄占增加的收入的比例。 9.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是指在其他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的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这就是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并且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 C:

1. 长期总成本:是指厂商长期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

总和。

2.产权制度:产权是指个人或单位使用资源或资产的权力。产制度是指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相对于稀缺资源使用时的地位的经济社会关系。

3.储蓄函数:一般是指储蓄和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4.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例。

5.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条件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6.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需求,以便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7.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是指政府税收与转移支付具有适应经济波动而自动增减,并进而影响社会总需求的特点,一般称这样的财政政策及其效应为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8.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是指由扩张型财政政策引起利率上升,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导致均衡收入下降的情形。 9财政赤字:又称预算赤字,是一国政府财政年度支出超过年度收入的差额。

10.存款乘数:是指把派生存款D为原始存款的倍数。

11. 长期平均成本:是长期内厂商平均每单位产量花费的总成本。

12. 长期边际成本是指工厂规模变动条件下(可以通俗形象地理解为厂商不断增加机器数量,由一台机器增加为两台机器,三台机器„„)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长期总成本,是在长期中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引起的能使对应于不同生产模(可以通俗形象地理解为当厂商分别只有一台机器、二台机器,三台机器„„)的短期平均成本降至最低点的短期总成本的增加量。

13:重置投资:又称折旧投资,是指为补偿固定资产损耗而进行的投资。其基本功能是维持社会简单再生产

14. 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是缴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 D:

1.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2.等成本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3.短期成本: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开支。

4.对外贸易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出口变化量的倍数关系。

5点弹性: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时,求的价格弹性要用点弹性来表示。也就是说需求的价格点弹性

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E:

1.二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照消费者不同的购买量段收取不同的价格,购买量越小,厂商索价越高,购买量越大,厂商索价越低 F:

1.发散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大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越来越大,离开均衡点越来越远,称为发散型蛛网。

2.封闭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等于需求弹性的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波动始终按同一幅度进行,称为封闭型蛛网。

3.非对称信息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4.菲利普斯曲线:是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5.浮动汇率:是指一国政府对汇率不予固定,听任外汇市场本国货币的兑换比率浮动的一种制度 G:

1.供给:是指某个厂商或全部厂商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商品出售的数量。

2.供给规律:也称供给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这种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同方向变化的关系称供给规律或供给定理。

3.供求规律:是指当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价格上升;当需求量小于供给量时,价格下降,这就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具体规律,一般称之为供求规律。

4.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供给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时,对该商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5.规模报酬:是指所有生产要素的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6.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几个厂商控制着整个市场中的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结构。

7.古诺模型:是法国经济学家A·古诺于1838年以天然矿泉水为例创立的,是最早的寡头垄断模型。

8.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

9.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 10.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购买或售卖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利率和货币供给量达到既定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11.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与所有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交往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 12.固定汇率:是指把各国货币的兑换比率稳定在一定幅度之内的一种制度

13.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国界范围内)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14. 国内生产净值:在一个国家或地区里,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及新增加的产值。市场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净值的简称,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所有常住单位的固定资产折旧 15. 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

16.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驻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17.个人收入:指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年得到的全部收入。 18.个人可支配收入: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包括私人非营利机构)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开支或的那一部分收入。 H:

1.货币需求:是指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2.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指标,它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点上所拥有的货币数量。

3.货币乘数:一般是指由基础货币创造的货币供给。

4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以实现经济发展既定目标的经济政策手段的总和。

5.汇率:是指用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即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交换比率。

6.弧弹性:是表示某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弧弹性是强调弧上的变化,所以


2

弧上的QP用的是变化前后的均值:弧弹性ε=ΔQ/Q)/(ΔP/P) I

1. IS曲线的含义: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

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2. IS-LM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工具,是描述产品

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 J:

1.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等,同时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的价格,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决定的。

2.基数效用:是指按123···基数来衡量效用的大小,这是一种按绝对数衡量效用的方法。

3.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4.价格歧视:是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产品的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

5.经济租金:是准租金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素质较差的生产要素,在长期内由于需求增加而获得的一种超额收入。 6.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7.交易费用:是指个人交换他们对于经济资产的所有权和确定他们排他性权利的费用,是市场经济交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费用,包括运输费用、佣金、谈判所消耗的时间以及各种税收等等,亦称―转换费用:。

8.均衡国民收入:是指小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 9.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10.基础货币: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总和,即公众、厂商与银行的现金总额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之和。

11.绝对优势原理:是指一国生产某种商品所花成本绝对地低于别国,就具有绝对优势。

12. 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13.经济开放度:经济开放度是指市场经济下,经济开放的程度。关于经济开放度的内涵,学术界已经有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经济"开放度"的内涵有两层:一是本国经济以何种方式,何种程度,何种代价进入世界;二是允许别国经济渗透本国经济方式和程度。

14. 挤出效应:指一个相对平衡的市场上,由于供应需求新的增加,导致部分资金从原来的预支中挤出,而流入到新的商品中。 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K:

1.卡特尔协议生产同类产品的垄断厂商就产品的市场价格、产量分配和市场份额而达成的一种公开协议,其目的是限制产量、提高价格、控制市场

2.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是解决经济活动外部性的重要理论和全新思路。其原理内容是指在市场交换中,若交易费用为零,那么产权对资源配置的效率就没有影响。

3. 凯恩斯陷阱:流动性陷阱(liquidity trap)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L:

1.利润:一般是指经济利润,也称超额利润,是指厂商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差额。

2.垄断竞争:是指许多厂商生产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市场中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 3.利率:又称利息率,是指利息占借贷资本的比率。

4.洛伦兹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

5. LM曲线是一条用来描述在货币市场均衡状态下国民收入利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M:

1. 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者正常流动过程产生的失业。2. 2.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与劳务

的总量乘以“货币价格”或“市价”而得到的数字,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等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 N:

1.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P:

1.平均产量: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2.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占收入的比例。 3.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占收入的比例。 4.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量为政府收支变动量的倍数。

5.派生存款:是指银行之间的存贷款活动所引起的存款增加额。 Q:

1. 潜在国民收入:是指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均衡。

S:

1.收敛型蛛网:当供给弹性的绝对值小于需求弹性绝对值的条件下,价格和产量的波动越来越小,最后恢复均衡,称为收敛型蛛网。

2.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指消费者为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时,而需放弃另一种商品消费数量。

3.收入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

4.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5.生产扩展线: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

6.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厂商对同一产品在不同的消费群,不同市场上分别收到不同的价格。

7.斯威齐模型:美国经济学家P·M·斯威齐于1939年提出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用以解释寡头垄断市场上所存在的价格相对稳定的现象。

8.收入效应:是指工资率提高,个人的经济实力得以增强,包括闲暇在内的正常需要相应增加。

9.私人物品:是指所有权属于个人的物品,是具备竞争性和排他性,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产品。

10.失业率:是指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的百分比。

11.税收: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12.税收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税收变动量之间的比例。

13.收入消费曲线是指在两种商品的价格水平之比为常数的情况下,每一收入水平所对应的两种商品最佳购买组合点组成的轨迹。 14.生产要素,指进行社会生产经营活动时所需要的各种社会,是维系国民经济运行及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因素。

15. 收入法:也称分配法,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住单位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

16. 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价值的一种方法。

17.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一国(或地区)一年以内在其境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T:

1.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商的商品。

2.替代效应:是指工资率越高,对牺牲闲暇的补偿越大,劳动者越愿意增加劳动供给以替代闲暇。

3.投资乘数:是投资引起的收入增加量与投资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4.通货膨胀:一般是指产品和劳务价格水平的普遍的持续上升。 5.投资:指的是特定经济主体为了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获得收益或是资金增值,在一定时期内向一定领域投放足够数额的资金或实物的货币等价物的经济行为。可分为实物投资、资本投资和证券投资

6. 投资边际效率Marginal Efficiency of Investment):当利率r下降时,如果每个企业都增加投资,资本品的供给R上涨,由于R价格增加而被缩小的资本边际效率的值。或者是指因为某种产品的生产有较高投资收益率,许多产商增加对该部门的投资,结果使该产品的供给增加,价格回落,从而导致投资的资本边际效率减少的数值被称为投资边际效率。 W:


3

1.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2.完全竞争: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 3完全垄断: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生产者的市场结构。 4.委托代理问题:由于经济不断发展引起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使厂商内部各经济行为主体之间产生目标差异,不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于是产生委托代理问题。

5外部性:是指单个家庭或厂商的经济活动对其他家庭或厂商的外部影响,亦称为外在效应或溢出效应。

6外部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家庭或厂商无偿地带来好处,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

7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个家庭或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能给其他家庭或厂商带来无法补偿的危害,显然,这项经济活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 X:

1.需求:是指个人或所有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一商品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数量。

2.需求规律:也称需求定理,是指商品价格提高,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商品价格下降,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种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定理。

3.限制价格:亦称最高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最高上限,防止价格过高,控制通货膨胀。

4.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百分比。

5.需求收入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收入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消费者收入增加或减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6需求的交叉弹性:是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作出的反应程度,即商品A价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时,引起对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

7.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和需要的能力和程度。

8.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得好处的总和。 9消费者均衡:研究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购买何种商品、购买多少能达到效用最大,即研究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问题。

10.序数效用:是指按第一、第二和第三···序数来反映效用的序数或等级,这是一种按偏好程度进行排序的方法。 11.消费函数:一般是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 12.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是指社会总需求增长过快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13.相对优势原理:是指一国与他国在生产不同商品上的相对成本不同,仍可以生产其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以换取其生产中相对成本较高的商品,从而得到比较利益。 Y:

1.预算线也称消费者可能线: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2.一级价格歧视:也称完全价格歧视,是指厂商按每一单位产品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确定单位产品的价格。

3. 引致投资是与自发投资相对而言,是指由经济中的内生变量引起的投资,即为适应某些现有产品或整个经济的开支的实际或预期增加而发生的投资 Z:

1.支持价格:亦称最低价格,是指政府对某些商品规定价格的下限,防止价格过低,以示对该商品生产的支持。

2.蛛网理论:是指用弹性理论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生产影响及由此产生的均衡变动情况,是一种动态分析。按照这种理论绘制出来的供求曲线图,形状近似蛛网,故名为―蛛网理论‖。

3.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种或几种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总和。

4.总产量: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5.总需求: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6.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7总供给:一般是指全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在一定价格水平条件下的总产出或总产量。

8.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先平行于横轴、后向右上方倾斜、最后垂直于横轴的曲线。

9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把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10.周期性失业:是指因劳动力总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业。 11.自然失业率:是指由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形成的失业率。 12.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国民收入变化量与引起这种变化量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最初政府购买支出变化量之间的比例。13.转移支付乘数: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量变的转移支付变动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变化量与促成这种量变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化量之间的比例。

14. 正常利润通常是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说,它是厂商生产成本的一部分,以隐成本计入成本。

15. 租金:租赁业务出租人承租人收取的转让资产使用权的补偿款。

16. 准租金是指对供给暂时不变的投入品的支付。

17.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

18. 自发投资又称“自主投资”,即使利率r为零时也有的投资量。

19. 资本边际效率:凯恩斯提出的一个概念,按照他的定义,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20.滞胀:一般指停滞性通货膨胀,停滞性通货膨胀,简称滞胀或停滞性通胀,在经济学、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中,特指经济停滞,失业及通货膨胀同时持续高涨的经济现象。

21再贴现: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央银行作的票据转让。再贴现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资金的一种方式。 22: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66f5c11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c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