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长恨歌》意象研究》,欢迎阅读!
《长恨歌》意象研究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荣膺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有评论家认为这是她的巅峰之作。在这部小说的创作上,作家的创作视角由农村转入了城市。
王安忆运用大量的意象作载体,以女性独有的细腻和绵密,将城市的历史浓缩在弄堂小舞台中,通过对王琦瑶等日常生活的民间书写,写出了女性的上海、日常生活的上海、怀旧的上海。这是作家眼中别样的历史、别样的城市画卷。
从文艺理论角度看,小说不仅仅是对人物、情节、环境的描写,更是一种借助意象描写来展现社会人生图景的一门叙事艺术。从意象角度考察小说的叙事,在某种程度上是小说研究的创新点。
意象作为中国古典美学重要范畴之一,随着意象论的不断发展,作家如何运用意象来表现、丰满人物和结构小说已成为研究者关注的方向。我认为,《长恨歌》中创造的意象是王安忆的有意为之,她在借助文本中积淀着丰富文化蕴涵的自然意象或社会文化意象,含蓄深刻地表达出思想情感和对问题的态度。
意象功能在于其象征性,它的魅力在于其多义性和不确定性。王安忆在《长恨歌》创作实践中意象叙事的运用,是其作品的一个亮点。
本文从其意象叙事入手,试图揭示出其复杂深邃的象征意义、作家的人文精神和审美理想。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意象界说,从中西方角度分析意象概念的不同内涵,将意象与文学形象、文学意境作明确的区分与界定;第二部分结合文本中的“弄堂”、“旧上海”、“鸽子”、“服饰”、“饮食”等意象,阐释《长恨歌》独特的叙事视角、叙事基调、叙事策略、叙事风格,借以反映王安忆独特的历史观、城市观、两性观;第三部分是借“暗”、“死亡”、“邬桥”等意象,具体分析王安忆在《长恨歌》中的意象营造方式和意象审美特征,借以体现她内心的孤
独感和悲剧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511a291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1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