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杨隽武警最高学府“领航人”》,欢迎阅读!
杨隽武警最高学府“领航人”
作者:暂无
来源:《中华儿女》 2012年第13期
四十年戎马生涯,他一直时刻牢记一名共和国将军所担负的职责和使命,忠实履职、勤奋工作
文/本刊记者 黄伶伶
2011年4月24日9时30分,30响彩炮依次鸣响,3000只和平鸽飞向天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喜迎建院30周年华诞。随后,一批批英姿飒爽的学员进行了精彩的分列式及警务技能表演,将热烈气氛推向高潮。他们步伐整齐有力,威武雄壮;他们口号震天,气势如虹;动作流畅有力,配合整齐划一,向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武警部队第一政委孟建柱等莅临庆典的领导、来宾,展现了军校大学生忠诚可靠、进德修业的政治本色和训练有素、精武博文的军人作风。
栉风沐雨,薪火相传;创业维艰,奋斗以成。30年来,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和公安部党委正确领导下,一代又一代警院人秉承“进德修业、精武博文”校训精神,大力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优良传统,培养造就了大批共和国忠诚卫士、联合国维和勇士,为公安现役部队建设和国际维和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30年艰辛求索,春华秋实;30年砥砺耕耘,桃李芬芳。看到学院今日的辉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院长杨隽少将欣慰地笑了。
戎马四十年
杨隽,1954年9月生于吉林省四平市,家中男孩排行老大。1972年,杨隽中学即将毕业,由于当时尚未恢复高考,恰逢征兵,从小就有当兵志向的他便报名入伍。
杨隽所在中学的隔壁是个消防中队,平日里学生和中队的消防士兵们免不了接触,比如打蓝球等等,逐渐地,杨隽对消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消防员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他们直接参与救人、灭火,是实实在在的学雷锋、为人民服务——在杨隽心目中这是非常高尚的行为,与此同时,少年心中悄然埋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正如一位名人曾说过的,“最偶然的意外,似乎也都是有必然性的”,报名时杨隽在几个兵种中选择了消防兵也就不足为怪了。
入伍伊始,做事认真的杨隽想法很简单:当个好兵。但其实,他也有梦想——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只是由于这梦想似乎太过遥远,于是,他将它深深埋藏在了心里。而展示给外界的,则是异常刻苦地学习、训练——他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勤于思考的杨隽就对消防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如防火、灭火、社会消防管理十分有兴趣,新兵训练结束后,他便开始自己钻研,取得一定成果后,进而申请立项。为了一个课题,他可以废寝忘食,放弃节假日休息。逐渐地,杨隽——这个与众不同的新兵即从同一批入伍的年轻人中脱颖而出。此后,杨隽历任吉林省长春市消防支队政治委员、支队长,吉林省消防总队副政治委员、总队长,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副政治委员、副院长、院长。入伍至今已整整四十年,可以说是戎马半生——也是久经浓烟烈火考验的半生。
1997年,时任吉林消防总队总队长的杨隽,因灭火指挥荣记公安部二等功一次。虽已时隔多年,杨隽对于那场大火仍记忆忧心。当时危急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描述起当年救火的具体情况时,他还记得被困群众的准确数字。当时吉林当地的一个大型商场突发大火,导致315
名群众受困。接报后杨隽迅速到达火场,由于指挥、营救得当,受困群众全部获救,创造了一个奇迹!
“有志者事竟成,卧薪尝胆,百二秦关终属楚。”时光荏苒,2002年,当杨隽从公安部领导手中接过由时任军委主席江泽民和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签发的《警衔授予命令状》时,他的心情不仅仅是梦想成真时的高兴与激动,更是感到自身的责任重大。军衔是国家给予军官的一种荣誉,将军衔对一名现役军人来说则是最高荣誉。自1972入伍已整整30年,他也从一个普通的士兵成长为一名共和国将军。他要加倍珍惜这个荣誉,时刻牢记一名共和国将军所担负的职责和使命,忠实履职、勤奋工作,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和重托。
学者型领导
翻开杨隽的履历:2001年7月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获博士学位。高级工程师,兼任国家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委员,公安部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国公安边消警部队、消防研究所高级职称资格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减轻自然灾害专家组专家,中国消防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一系列头衔向我们表明,他不仅仅是有着行政职务的少将,更是一个学者型的领导。
杨隽还是公安现役部队第一批的在职硕士,对于选择攻读法学专业硕士,杨隽如是说:“因为现实生活中消防执法越来越严格,对我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他仍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为了使自己的知识、学习方法、思维方式更加系统化,1998年杨隽又继续在吉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这一次他选择了社会哲学专业,“社会哲学面很宽,既包括有无形、也有可见的层面,像科技哲学、社会学。如费孝通先生研究的社会学,在江南一带特别是一些基层做了大量的实践、调查,我们从事消防工作也需要类似的工作方法,这些都属于社会哲学范畴之内。”
自主抓公安现役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和消防领域学术科研工作以来,杨隽先后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和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获公安部科学技术一等奖、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在各类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主审著作、教材10余部——其中的《消防监督管理》一书已成为武警学院的主干教材。1997年,公安现役部队首次入围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评选之列,杨隽和武警学院三位老教授,荣获首批国务院特殊津贴。
即使是在行政职务越来越多之际,杨隽也从未停止科研的脚步。由他主持研发的课题“典型社会公共场所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研究”,被列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的科研项目,并荣获2011年公安部科技进步成果一等奖,填补了之前国内空白。如今这套疏散、逃生系统已应用在百姓的生活中。
“全优校”的新起点
细数自己四十年戎马生涯,杨隽以八个字总结:“苦中有乐,乐在其中。”前28年,在消防系统工作一直履行职责,救灾救人,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武警学院13年,和学院的党委班子一起,努力把学院建设好,把人才培养出来,桃李满天下。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成立于1981年4月24日,是公安部直属,全国唯一一所为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培养指挥管理和专业技术警官的高等院校。除担负公安现役部队军师职干部和社会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工作外,还承担着我国维和警察、成建制维和警察防暴队、驻外警务联络官和外籍警察培训的重任。
学院首创公安边消警特色学科专业体系,形成了一大批国内独有的省部级、国家级重点学科及特色专业;创建了国际化的维和培训体系。三十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警院人的艰苦努力,
学院本专科专业从3个增加到22个;研究生教育从无到有,现有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建成国家级、省部级精品课程21门,4部教材列入国家级规划教材,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十五”攻关、“973”计划、“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参加了7项国家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制定。
2001年,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在学院成立。他们克服了最初一无场地器材,二无教学资料,三无专业师资的实际困难,10年来,始终坚持以“建设一流的维和培训基地”为目标,已发展成为维和警察的摇篮、教学研究的基地和公安国际合作的窗口,成为国际知名的综合性、现代化的维和培训基地。
至2011年底,武警学院共培训维和警察30期、维和警察防暴队8期,警务联络官3期,计2123人次。先后向东帝汶、科索沃、阿富汗、波黑、海地、利比里亚、苏丹、南苏丹等8个联合国维和任务区派出维和警察、维和警察防暴队1737人次,派出警务联络官32名。在20个驻外使领馆和国际组织工作,始终保持“无一违纪,无一遣返,无一战斗死亡”的记录,为国际维和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在视察学院维和培训中心时说:“我到过很多维和培训中心,今天我所看到的培训中心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感谢中国政府、感谢武警学院为联合国培养了优秀的维和人员。”
自建院以来,这里共培养培育了6万多名指挥管理、专业技术警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有30多人成为共和国将军,300多人担任师职领导干部,杰出学员代表包括:如“衡阳11·3”大火以身殉职的钟林林、当选2007年“中国骄傲”的李传辉等,还有像十七大代表尹亚菊、“抢险救援勇士”光荣称号获得者李绍苇等。更多的毕业生战斗在边消警部队一线岗位,成为部队建设的中流砥柱。
2008年5月份,在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870多所)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武警学院与清华、北大、人大等全国知名高校一样,成为为数不多的“全优校”之一。
院庆之日,国务委员、公安部长孟建柱同志给学院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警官大学”的建设目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武警学院——这座武警全国最高学府已经了开始大刀阔斧地行动:“十二五”规划已正式颁布实施,确定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推进三大改革;实施六大工程;构建十大新型体系;实现三大目标。通过五年发展,构建体现时代特征、具有公安特色的大教育大培训体系,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为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确保培养的学员成为公安现役部队强大战斗力的奋勇开拓者,先进文化的模范传承者,党和人民利益的忠诚捍卫者。
正如学院成立之初光荣的开拓者那般,以杨隽院长为代表的新一代的警院人,仍将以高度的忠诚感、责任感、紧迫感,以及敢于攻坚克难、勇于拼搏的精神,高举薪火相传的“使命火炬”继续迎难而上,奋勇前行!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4f182a233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