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从吃文化上看中国传统节日的淡化》,欢迎阅读!
从吃文化上看中国传统节日的淡化
中国的传统节日,经过了几千年自在、自发的传承和发展,每一个节日都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人民族生活的重大内容和表现形式。(1)但是,这些独特而又传统的节日却越来越被冷落,相比之下,西方节日在中国却越来越有市场,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尤其是受到年轻人的青睐。甚至有些人有些发达地区出现只过洋节,不过中国传统节日的现象。对洋节的青睐和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冷落的这种悲剧现象的产生存在着诸多原因,本文试从“吃文化”上来浅析一番。
“传统节日的产生、传承、发展的根源在于千年的农耕文明,这些节日无论性质还是形式,自然也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2)农业社会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依托的社会结构,它对民间风俗产生了长期而又重大的影响。于是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农事”、“祈福”、“驱邪”等主题以外,又添加了“祭祖”、“团圆”等“孝亲”元素。(3)因此,在物质生产落后的社会里,人们的节日精神文化活动朴素而又单一,传统节日自然地集中体现在“吃文化”上。
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的160多年里,中国社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卷入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世界浪潮里,并且发生了巨大的历史变迁。中国传统文化所依托的农业社会结构逐渐萎缩。但是,一路走来,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没有得到有效的丰富和发展,没有及时注入时代的内容和活力,致使它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如今,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传统节日已经蜕变为“吃”的节日。春节吃饺子,十五冬至吃汤圆,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腊八喝粥,除夕吃年夜饭。此外,人们过节还常常要蒸粉糕榨鱼肉。似乎只要吃过这些食品,节日就算庆祝过了。人们记忆中的风俗似乎除了吃饭,鲜有其它。(4)虽然在农村还保留着过这些节日的习俗,但其内容和形式都在默默地缩小。并且,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传统节日的概念和气氛都在逐步被淡化和漠视。
人们一说起过节,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过节吃要吃什么”,而不是玩什么和做什么。承载着几千年的优良传统文化节日变成一个个简单的吃的日子。
并且,中国人的吃文化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和生活的节奏,落后了。从节日食品上看,它们往往是有渍渍的,容易把人的衣服弄成脏兮兮的。从节日食品的做法上看,它们往往是很繁杂的,需要花太多的时间。为了庆祝一个节日,人们要花太多的精力、太多的时间,显然这是难以被现代人接受的。
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深入,各种思想文化传入中国,厌倦了繁琐的中国传统节日的现代人也自觉或不自觉地过起了“洋节”,并且表示出越来越热衷的姿态。并非西方节日不重吃,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西方节日更强调的是节日氛围、节日情趣,更强调的是人文气息和精神享受。西方节日氛围往往是狂欢的、激情的,或者是浪漫的、和谐的。西方节日食品更多的是甜蜜、简单、量又少,吃的场所往往是雅静的、明朗的,或者是动感十足、给人予视听觉上刺激的场所。相比之下,中国传统节日的庆祝往往是大吃大喝、酒饱饭足的“豪爽”场面。可见,中国节日注重的是物质上的满足,而西方节日则更强调精神上的享受。
当节日民俗成为简单的吃喝穿戴,人们便会感到精神上的失落。如果春节不守夜,十五不观灯,清明不祭祖,端午不赛舟,中秋不赏月,重阳不登高,传统节日和其他日子又有什么区别呢?与之相适应的传统民俗文化又靠什么去传承呢?(5)但如果当节日食品的享受和节日活动的开展成为人们生活中沉重的负担,人们又怎会去热衷和欢庆呢?因此,在物质生产高度发达、生活节奏极快的现代社会里,现代的节日生活追求的是简单高效、激情狂欢、浪漫和谐、充满情趣的精神享受。
“传统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创造、共同享受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会自然形成一个民族凝聚力。其精神影响力是巨大的。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就是因为有这些东西包装着我们。真的遗弃了,那么我们在精神上很难说是一个完整的中国人,我们不能也不应该漠视传统节日文化的衰落。”(6)
我们常常强调“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性的”,因此,面对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和借鉴一些国家(特别是韩国)在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方面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掘和丰富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以传承和宏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文化。
注释: (1)《尴尬的传统节日》仲富兰 《社会观察》 2005年07期 (2)(3)(5)《传统节日之困》 李层、曾金胜 《时代潮》 2006年03期 (4)《渐行渐远的中国节日》 陶建群 《时代潮》 2006年03期 (6)《当传统节日遭遇“洋节”》 刘晨芳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5年06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dc6ae8114791711cd7917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