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欢迎阅读!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宋紫峰
来源:《新经济导刊》 2019年第3期
文/ 宋紫峰
在即将进入“后补贴时代”的背景下,进一步完善“双积分”等政策手段,避免财政补贴退坡后市场“大起大落”,这是当务之急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不仅成为国内经济增长新动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在很大程度上引领全球汽车产业的电动化转型过程。在当前这样一个特殊时点和产业变革关键时期,回顾总结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历程、客观评价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分析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对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走过萌芽期以及导入期的前半段,当前正处于由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的重要时期
自20 世纪90 年代初期到2008 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萌芽期。在这个阶段,主要依托“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特别是“十五”863 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十一五”863 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等一系列项目的开展实施,产业发展出现萌芽,但重点都集中在前端的科技研发环节,市场化应用并未开启。
自2009 年开始到2017 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导入期的前半段。以开展“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为起点,以制定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 年)》为重要标志,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定位被明确下来,以技术研发体系建设、推广应用和试点示范、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等为主体的政策框架基本形成,以大力度消费者补贴和政府采购为推动力的产业化道路快速开启。在这个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实现了快速增长,自2015 年起就一直是全球产销第一大国,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有了长足进步。但与此同时,这个市场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泡沫化”,产销量增长高度依赖政策支持和保护,骗取财政补贴、安全运营、地方保护等问题比较突出。
自2018 年至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开始进入导入期的后半段,得出这个判断主要是基于两方面原因。
一是从外部环境看,财政补贴政策将于2020 年后完全退出的预期迅速形成,以“双积分”和投资准入等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政策框架体系逐步建立,取消外资股比限制意味着行业对外开放迈出重大步伐,市场竞争环境更加公平开放。在这种情况下,多数企业走出了之前强政策刺激下的“过度乐观”和“亢奋”状态,更趋理性,更多思考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
二是从内生动力看,在电池成本持续下降、充电基础设施网络逐渐形成、车辆排放标准日益严苛、对燃油车销售使用限制增多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燃油车的综合成本劣势在逐渐缩小,“平价竞争”时代估计在2025 年后将会到来。
二、立足全球比较看待成绩,着眼长远发展审视不足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其中最直观、最显著的就是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2013-2018 年间,国内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由1.8 万辆高速增长到125.6 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同期也从不足千分之一提高到4.47%,目前已成为我国汽车市场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与此同时,整车产品的性能也明显提升,集中体现在续航里程提高、充电时间缩短、环境适应性增强等方面;全产业链技术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动力电池方面国内企业已占有很高市场份额,电机关键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电控系统研发能力大幅提升,氢燃料电池汽车关键零部件及材料研发也在加速;充/ 换电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充电设施保有量全球领先,区域车桩比不断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持续改善;标准体系建设水平和产业国际化发展水平都有显著提升;一些有较强竞争力的头部企业快速发展壮大,相对合理的市场竞争格局正在形成之中。总体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初步呈现出规模效应、网络效应,产业发展的经济、能源、环境等综合效益日趋显现。
特别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新能源汽车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代表性产品,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全球范围内备受关注的重要新动能之一,所以需要在全球比较的视角下看待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截至2018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290 万辆,公共充电桩数量达到27.5 万个。从2018 年数据看,我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保有量和公共充电桩数量占全球的比重,均已超过了50%。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经过改革开放40 多年来的不懈奋斗和全方位积累,面对首次同步参与工业革命的重大历史机遇,我国确实已有能力在一些重要新兴领域走向全球前沿地带,并借此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欣喜地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整个产业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在即将进入“后补贴时代”的情况下,如何构建一个能够接续推动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包括我国,尽管内生发展动力已有明显提高,但整个产业发展在短期内还离不开政策支持。过去几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增长,最大推动力是财政补贴和一些大城市对燃油车的限行限购,80% 左右的新能源汽车销售集中在限行限购城市,就是一个明证。长期来看,逐渐减少并取消财政补贴,寻找更加市场化、更体现环境效益等综合考量的支持手段,无疑是正确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进一步完善“双积分”等政策手段,避免财政补贴退坡后市场的“大起大落”就是当务之急。
另一方面是借助强大的国内市场力量,如何把产销规模上的先发优势尽快转化为核心竞争力上的长远优势。与传统燃油车领域相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具备了起步早的优势,在核心技术上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也更小。但是在产业集中度较低的现实情况下,考虑到2020 年后外资品牌进入将带来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进一步加剧,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补足产业链、强化产业链的紧迫性更为凸显。
三、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趋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谋划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必须立足全球。从目前到2025 年前后,影响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向和速度的全局性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
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预计将从导入期向拓展期过渡。这将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跨行业支撑力量会更加坚实,比如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的持续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提高对城市拥堵问题的缓解等都会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潜在市场规模;但这同时也意味着市场新进入机会的减少,对最近一个时期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二是“燃油车禁售”浪潮的扩散。自2016年以来,全球已有一些国家和城市基于环保考量提出了“燃油车禁售”时间表。尽管近期出现了一些不满和波折,但这个大方向预计还将延续,这也将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推动力。
三是“未来出行”愿景的提出和逐步实现。简要讲,“未来出行”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安全、舒适、愉悦、经济、环保、可达的出行需求乃至生活需求为中心,采用新能源汽车等新工具,借助共享出行等新模式,深度融合多种方式和多个系统的全新出行生态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从更宏观、综合的视角来看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结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基本趋势的认识,预计在未来6-8 年时间里,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特征将更加明显。尽管产销增速起落的风险不容忽视,但高速增长的态势大概率会维持下去,产业发展预期规模目标也将实现;少数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的成长速度会更快,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更趋稳定的市场竞争格局会开始显现;新能源汽车与共享出行、与城市能源系统等相互间协同共生的局面初步形成,新能源汽车应用的综合效益体现得更加明显。在此之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将进入成长期。
为推动上述局面的尽快形成,建议在今后一个时期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根据实际执行情况和企业合理诉求,进一步完善“双积分”政策。提前布局前瞻技术研究,加大对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通过全产业链协同加快提升技术水平。加大对充/ 换电基础设施、加氢站等的支持力度,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方式,优化公共基础设施布局。
二是加快构建公平准入、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取消对市场准入的各种不合理限制,有效解决普遍存在的各种地方保护主义做法,真正构建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加强对产品安全标准、质量等方面的监管,加大消费者保护力度,为高质量产品创造更多市场空间。
三是鼓励、支持、拓展新能源汽车产品应用的领域和场景。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大目标下,鼓励支持新能源汽车产品在商用特别是物流领域的应用。共享出行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产品的重要应用领域,要进一步给予支持,实现更大的综合效益。要积极探索“车电分离”等不同模式。
四是切实提高产业发展的国际化水平。要为国外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来华工作创造更加便利的环境。鼓励中外企业开展宽领域、高水平合作。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为国内企业走出去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五是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未来出行”试点示范。统筹推动新能源汽车与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的协调发展,探索不同要件之间相互赋能、彼此强化的发展路径,以更好满足居民需求和推动产业发展。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36d4a00ca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