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太清”为天 “清”为气》,欢迎阅读!
“太清”为天 “清”为气
现行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的课外古诗词背诵部分选录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其中“涵虚混太清”一句注释有误。教材注:“包容天空,与天混同,形容湖水与天空浑然一体。涵:包容。虚:虚空,空间。清:指天空。”其中对“清”的注解有误,对“虚”的理解不当。
下面针对教材注解的错误及其疏漏进行分析。
1.“清”无“天空”的义项。《说文·水部》:“清,朗也。澄水之貌。从水,青声。”《汉语大字典》中“清”本义指水纯净透明,引申为哲学名词,指冲和之气,阴阳调和之气。另在《古今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辞源》、《中华字海》等汉语辞书中均找不到“清”作为天空的义项及其用例。编者开篇注明该诗选自《孟浩然集校注》(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而参考原书,此处的解释是“水涨时洞庭湖雄伟阔大气象,整个天空似被涵蓄于壮阔浩瀚之湖水中。虚,指太虚,太清,指天空。” 原书还引用左思《吴都赋》“鲁阳挥戈而高麾,回矅灵于太清”作为“太清”一词的旁证,并附刘渊林注:“太清,谓天也。”《辞源》中“太清”的第一个义项就是天空,《汉语大词典》“太清”首项也指天空。不知编者何故不释“太清”而单独释“清”为天。从实际应用来看,历代诗文中用“太清”表示天的状况极为普遍,如《庄子集解·大宗师》:“譬诸泰岱之云,生于石罅,腾于太清,肤寸而合,不崇朝而满天下。”《全唐诗》选王维诗《华岳》:“西岳出浮云,积雪在太清。”又王昌龄诗《送刘昚虚归取宏词解》:“太清闻海鹤,游子引乡眄。”以上三例“太清”均表示天空。另外考察“清”所在的诗文,可以发现“太清”连用处普遍,其余的“清”多是形容词,在句中主要做谓语或者定语,如《诗经·齐风·倚嗟》:“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猗嗟娈兮,清扬婉兮。”前一处“清”做谓语,形容目光清澈有神。后一处“清”用在词语“清扬”中,用来形容眉清目秀。《论语·微子》有:“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此处“清”指清白。《全唐诗》孟郊作《琴曲歌辞·湘妃怨》:“木深青春,清光满瑶席。”又李白《琴曲歌辞·飞龙引二首》有:“骑龙飞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同首诗中有“鼎湖流水清且闲,轩辕去时有弓剑”两句,其中“清”用作谓语,形容湖水清澈。
从理据方面来讲,“太清”与“太阳”、“太阴”、“太空”构词方式相同,均是偏正结构。据《汉语大字典》,“太”本义指大,“阳”是日的通称,“阴”是月亮的通称,日月对举,日称太阳,月称太阴;“空”指空虚,内无所有。“太空”即指天空;而“清”指元气,古人认为天系清而轻的气构成,故称之为“太清”。 因此“太清”理解为天空是确切的。
2.“虚”字解释不透彻。教材编者引入该诗时参考《孟浩然集校注》,将“虚”进一步翻译为“虚空,空间”。《汉语大字典》中的“虚”指空际,天空,引《管子·心术上》”天曰虚”。《汉语大词典》中“虚空”有两个义项:其一指空虚;其二指天空,空中,举例为《晋书·天联文志上》:“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虚空”只有一个义项,指空虚。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2e54e3e33687e21ae45a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