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清明节手抄报》,欢迎阅读!
话说清明
清明的来历
关于清明的由来有一个传说:在春秋战国时代,晋国发生篡位事件,设计陷害了晋国的太子,迫使太子自杀,太子的弟
弟重耳为了避祸,逃走了,在逃亡在外的这段时间里,跟随他的大臣在流亡过程中纷纷各奔东西,离开了为难中的重耳,但还是
有几个忠心的人跟随着重耳。有一天,重耳饿晕过去了,为了救重耳,一个叫介子推的人,从自己身上割下一块肉,烤熟了喂给重耳吃,从而救了重耳,这才有了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但是当重耳归国后,大肆封赏这些忠臣的时候,却恰恰遗忘了曾经的救命恩人——介子推,后来有人提起后,重耳才想起介子推,但当此时重耳再派人去邀请的时候,介子推不愿来,并且为了躲避他,背着母亲跑到山上生活,晋文公无法找到,最后听从一个大臣的意见,放火烧山,本以为介子推会出来,但是没想到却使得他和母亲烧死在一棵树上,晋文公悔恨不已。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这也就成为了我们后世对于清明节的由来的传说。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在流传的几千年中,无外乎禁火、扫墓,还
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活动。 禁火、扫墓 不生火做饭,吃冷的食物,并且清明节这天去扫墓,祭奠先人,这是最为广泛的传统清明节习俗。
踏青 又叫春游。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万物生机勃勃,已经从寒冷的冬季完全释放出来了,此时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放风筝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
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网络祭奠
所谓网上祭奠,就是在网站上为死去的亲友建立一个网络墓园,每逢清明节,网友在祭奠网页上点击鼠标为亲友献花、上香、点烛、献贡品、点歌等。
网上祭奠打破了传统祭祀的空间阻隔和时间限制。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悼念者随时随地都可访问网上纪念馆,寄托自己的哀思。且每次祭奠网络墓园都有记录,这样可将思念和记忆化为文字等永久保存,不随岁月流逝而磨蚀。
网上祭奠还扩大了中国人的清明祭奠范围。亲人之外,英烈也成为中国人网上祭奠的主要对象。今年清明节前夕,“民族魂”“血铸中华”网站联合人民网、新华网、中青网、中青在线、新浪网等国内千家中文网站共同发起举办第七届“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魂”主题活动,公众只要登录活动网站,就可向民族英烈敬献鲜花、写下感言,表达缅怀之情。
清 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 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 晓窗分与读书灯。
古诗鉴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de684e49767f5acfa1c7cd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