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谈素质教育与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欢迎阅读!
谈素质教育与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关系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人的综合素质和发展个性为目的而进行培养的教育,它要求有一个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组成的教育网络,并在三者高度和谐统一的教育环境中有效地实施。本文就学校、家庭、社会与素质教育之间存在的一些联系展开探讨,以便更好地发挥家庭和社会参与影响素质教育的优势,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合作。
[关键词]素质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但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学校教育发展却相对滞后,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实际要求的差距性日益显现——推行素质教育的体制矛盾和社会压力异常突出。唯分数论英雄的旧教育体制一成未变,全社会对“一考定终身”升学制度和应试教育模式表现出强烈不满。学校素质教育面临双重困惑,在对旧体制妥协、对家庭社会无奈应付的夹缝中学校教育显得被动而艰难。尽管如此,素质教育仍然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因此,作为素质教育实施主体——学校应该在困惑中清醒,在夹缝中拓展,主动规避体制障碍,适应社会需求。
一、增强推进素质教育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主动建立承应双重压力的素质教育领地
承应双重压力情况下的素质教育领地,是指在目前回避应试教育不是现实选择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面对内外压力所应开拓赢取的主动权,有效规避或弱化应试教育而相应增加或强化素质教育所形成的空间。在这一空间里,要保障素质教育的生机。一方面,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有能力活跃素质教育的空气。另一方面,学校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探索改革学校课堂教学内容,提供素质教育的营养。
活跃素质教育的空气,首先,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以减轻学生的应试心理压力,这是建立素质教育领地的重点。只有减轻学生因为应试教育而造成对学习的被动应付和紧张心理,才能使学生从非正常心理压力中解放出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对传授知识的过程感兴趣,对主动提出疑惑感兴趣,对教师的学识、素养、水平感兴趣。要达到这种情景和效果,除教师本身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有与表现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其它方面的知识、技能和修养,如讲课技巧、表达艺术,等等。教师具备了这些素质,也就有了在学校范围内操纵
起素质教育主动权的可能。从目前教育改革的要求看学校教育发展的趋向,教师从自身做起,从局部开始,以点带面,星火燎原,是一个实施素质教育既带战略性又体现主动性的措施。
提供素质教育的营养根本是要加强基础教育中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内容,这是建立素质教育领地的落脚点。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教授更多的应用技术,把它作为培养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和实际生存能力的途径。很多企事业单位不能如愿引入适当的各类不同专业人才,已经深感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重大脱节。技术、人才的市场需求和拥有技术、技能的人才的高就业率已经告诫人们培养和掌握一技之长的重要性,它对学校改革教学内容的设置和选择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不同层次的人才提出了紧迫呼唤。因此,从“面向未来”的要求出发,改进传统教育指导思想和方法,改革课堂教学内容,增加适应社会实际需求的教育科目、成为学校教育改革前沿性工作和必需迈出的步伐。学校应该作出超前的探索和尝试,提供经验、创造基础,让素质教育自下而上推开。同时,也主动赢得社会对学校素质教育的认可。
二、加强与家庭教育的有机衔接,主动建立学校教育补充机制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教育。父母是最早的启蒙者,最有影响的教育者。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培育一个人的健康情感,成就一个人的高尚品德。但在当前的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对家庭教育认识模糊,倾向两个极端。
其一,很多家庭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除了给子女以溺爱这份非正常、非理性的爱之外,没有教育孩子判断是非的标准,没有告诉孩子社会责任,以为物质的满足就等于给了孩子一切,完成了家庭教育的责任,以致于孩子思想缺乏、性格固执、心理畸形。
其二,少数家长虽十分注意家庭教育,但并不得法。如一些家长为子女请家教,就一请了之,万事大吉;又比如,要求子女参与多种业余培训,美其名曰培养素质。这种人为挤占孩子的生活空间和思维空间的非理性做法,增加孩子对家长压逼而缺失自由的烦恼和叛逆,增加孩子对家庭生活的痛苦感。
首先,要促进家庭教育中的亲情诱导,共同磨合,做到充分发挥与有效限制的统一。观察分析表明,家长对孩子的个性塑造极其重要。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活动,孩子的自律性就强,学习成绩就提高,待人接物就有责任心。其次,要作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信息方面的沟通,增强学校教育因人而异的可能。两者信息沟通,可以增加教育的协同效果,学校及时获得家庭教育信息,可以纠正家庭教育中一些片面的和错误的做法,更好地以正确的素质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导家长与学校教育相匹配,努力避免家庭教育的消极面,发挥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支持,相得益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2bd0b4e26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