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随笔灵感是发明创造的向导与动力(文柴瑞林)》,欢迎阅读!
灵感是发明创造的向导与动力 ——兼谈《漫谈科学与艺术》一书
读了石油工程师张伯荣先生的《漫谈科学与艺术》一书后,很使我震惊。这本书不但深深地吸引了我,还给了我很多的启示与联想。
正如书中所说,科学与艺术在人们物质文化生活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人们不只是享受着科学技术带来的成果,而且也需要文学艺术的熏陶,使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明同步增长,和谐发展。从这一点来说,科学与艺术确实是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两个车轮。
我是学医学的,一名主治医师,从医三十多年,长期为油田职工看病服务,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与情感。在业余时间我也陆续写了几部石油题材的小说和诗文集,这些作品受到了石油职工的欢迎和喜爱,也获得了文艺业界的多项奖励。对我来说,我并没有感到科学与艺术距离得多么遥远,或者之间横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一个人的理智与情感在不同的领域发挥,我认为不存在什么困难。 《漫谈科学与艺术》一书在很大篇幅上讲了思维的特点。我非常赞同“科学与艺术在思维上是相通的”观点。虽然说科学偏重于理性思维,艺术偏重于情感思维;但这也只是在思维类型上的不同,而在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方面,两者并没有什么区别。例如灵感、直觉、梦思维、潜意识,这些无论是在学术研究中,还是在艺术创作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是创造性思维的向导与动力。
水稻专家袁隆平先生研究杂交水稻达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忽一夜梦见自己依偎在一棵大树下,细看这棵大树非榆非槐,竟然是棵从未见过的水稻品种。这梦中出现的灵感无时无刻不在召唤着他,使他在科研的道路上一步步走向成功。当他终于在海南发现了一株野生稻谷时,惊喜的一幕出现了,这正是他梦寐以求的那一株。
宇宙之大,浩瀚缥缈;天下之事,同出一理。袁隆平在海南岛发现野生稻谷一事与远古时代神农氏在牛头山发现野生谷粒竟然如出一辙。神农氏是古代农业肇始之祖,古书说:“神农氏始为耒耜,教民稼穑,感上党牛头山生嘉禾,一本八穗”。耒(音磊)耜(音似)是一种类似犁的耕地农具;稼穑(音瑟)就是耕作;古上党郡在今山西省东南部长治一带。
神农氏靠直觉在牛头山发现了一株生长八个穗的野生植物,就以这棵植物为种子,种出了人们赖以生存的粮食,于是有了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科学研究。但是长期以来,传统的理论观点认为“水稻没有杂交优势”,这个权威观点统治着农业科学研究数十年。是袁隆平打破了这种观念束缚,慧眼识珠,在海南发现了这株野生稻种,经过多年的种植培育,终于获得成功,解决了现时期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灵感的来临是执著追求、不离不弃、苦心思索的结果,我自己也有这方面的切身体会。一次梦中得到一首诗句,醒来后这梦境仍很清晰,对其中四个字记忆特深,于是把这梦中得来的四字写入诗中,竟然是清醒时绝对构想不出来的绝妙好词。 还有个令我永世难忘的一梦。一次梦中在山坳中行走,但见路上洒落着画笔,待到把它们一一拾起来后,手里已握着一大把画笔。忽抬头只见来到一个很幽静的地方,有一石屋,屋门突破,从里面走出一位风华正茂的古代淑女,美极了,发髻上卷,两道弯弯的秀眉,两道细目,尽见聪慧之气。我在惊诧间忽听有人说此易安也。待想上前答话已不复得。醒后悟此梦境,当是易安赐我多彩之笔,示我“破门而出”。这一梦成为影响我一生的重大标志。能与古人近在咫尺之间,实在是难得的际遇。这偶然闪现的灵感一直激励着我,使我终身受益。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一直坚持笔耕不辍,勤奋写作。虽然如此,但我对自己的作品总感到不够满意,所以也总感到生性愚笨、难追古贤。
我生长在庆阳并一直工作在庆阳,直到1997年才寄居别地。在庆阳我在医院工作,认识的人不少。与伯荣先生同处庆阳一城十数年竟毫无所知,庆阳虽小却也如天涯海角一般。而大家都退休之后,因为一个纯属偶然的事情,竟不期而遇。这境遇之间的变幻莫测怎不令人感慨萦怀。
先生的人生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他在工作和著述之中是成功的。但人生也会有很多的失去,没有享受退休后的清闲,而是过着形只影单的苦行僧般的日子,出门一把锁,进门一把火,以钻研学问为乐,事业心多么令人敬仰啊!看得出来,他在尽有的年月里要努力地、快速地完成他的著述目标。作为新的文友,我祝愿他的又一个丰碑出现。我想会的,我们拭目以待。
注:此篇文章刊登於中国石油学会主办的《石油知识》2009年第一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272a0f974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