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催生高考作文灵感的好方法》,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催生高考作文灵感的好方法
作者:孔维祯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高中)》2016年第06期
高考作文,无论是写议论文,还是记叙文,从成功的范例(满分、高分作文)中都可以看出一些考生在临场时涌现出的“灵感”。而“灵感”有时需要凭借急中生智的“催生”。钱学森说过:“灵感是有的,但是你得去追求它,你不追求它,它也绝对不会主动找上门来。”那么,怎样才能在考场中催生灵感酿成佳作呢?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一些探究和体会,和广大考生共勉。
1.“拨动情感琴弦”法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告诫作文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意思是说,真情最能感动人。文学是用来表达情感的,作文也是如此。考生审视作文题时,要充分让头脑里积累存储的情感材料信息像过电影一样,一幕幕浮现于眼前:比如亲情、友情、爱情、真情、故乡情、民族情、爱国情等等。这样,你一定能够找到你所需要的“情感类题材”。例如,某考场佳作《怀想天空》:我是一个农家子弟。我明白我们乡下的家长们要靠田地来生活,供我们上学。他们为了子女辛勤地劳动,但没有半句怨言。在家,我常听到他们说:“只要孩子搞好了,我们再苦再累,我们都愿意……”
作者笔下深情的话语,表达了对父母的一腔爱子之情的理解和感恩。正如他在文章结尾写到的:“现在,我在考场上做题。室内很凉快。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作者想到麦收季节里,父母在火热的夏季割麦的艰辛,他想考试完后立即赶回家帮助收麦子。一篇考场作文,虽说字数不多,却朴实地表达出了“父爱子、子爱父”的情真意切。这类文章的突出特点就是以情动人。 2.“驰骋联翩浮想”法
发挥想象,展开联想,是诱发灵感的一个重要途径。“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里”,都是拓展思维的途径。作家在创作过程中,依据生活逻辑,通过联想、想象和撮合,创造出现实生活中并非存在,但又在情理之中的人生图画,这就是“情节虚构法”。如余秋雨《道士塔》:
王道士每天起得很早,喜欢到洞窟里转转,就像一个老农,看看他的宅院。他对洞窟里的壁画有点不满,暗乎乎的,看着有点眼花。亮堂一点多好呢,他找了两个帮手,拎来一桶石灰。草扎的刷子装上一个长把,在石灰桶里蘸一蘸,开始他的粉刷。第一遍石灰刷得太薄,五颜六色还隐隐显现,农民做事就讲个认真,他再细细刷上第二遍。这儿空气干燥,一会儿石灰已经干透。什么也没有了,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洞中成了一片净白。道士擦了一把汗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厚地一笑,顺便打听了一下石灰的市价。他算来算去,觉得暂时没有必要把更多的洞窟刷白,就刷这几个吧,他达观地放下了刷把。
这是虚构的情节,但是却活灵活现地演绎出了一个对文化对文物丝毫不懂得其价值的道士形象,但恰恰就是这样一个“农民道士”却把持着世界独一无二的文化殿堂的命运。这是采用了联想法而写成的。当然,值得注意的是,高考作文允许在保持生活真实性的基础上进行一些艺术加工、提高,可以虚构,但是虚构不是虚假,更不是虚伪。 3.“激活笔记记忆”法
灵感需要及时捕捉,如不“留住”便稍纵即逝。在灵感性作文训练方面,随笔、札记是值得提倡的一种训练方法。考生平时训练时,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摘抄下来,把脑中闪现的思想的“火花”随时形成文字,使用时就可以从记忆的仓库里调出来。如某考生的作文《忧与爱》:
记得那段日子,从网上看到南京梧桐树被砍的图片。曾经枝干挺拔、满树碧绿的梧桐只剩下了光秃秃的躯干,孤零零地躺在冰凉的马路上。满地的断枝残叶,仿佛城市记忆的碎片。“你离开了南京,从此没人和我说话”,看到这般伤感的留言,眼眶终于不由得有些润湿,对这个城市的忧与爱一起涌上心头。
考生用曾经的记忆引起了伤感,接着,再回忆:
姑姑家在南京,所以经常去那儿。让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庄严雄伟的中山陵,也不是烟柳繁华的秦淮河畔,而是那一棵棵挺拔秀美、矗立在街头两旁的梧桐树。碧绿硕大的叶子摇曳着赏心悦目的青翠,为夏日火炉般的南京注入一潭诱人的清凉。齐齐向外张开的枝干仿佛一只只有力的臂膀,共同撑起这千年古城的浩荡长空。
这是作者由忧而表达出的“南京人对自己城市的无限的爱”,这是生活的积淀,早已储存在记忆深处,并在创作中迸发出记忆的火花。 4.“调动已有信息”法
每个人都有生活的积淀,会因有所触发时而闪出创作的灵感,这时候只要能抓住这种灵感就有写作成功的可能。比如,考生同样针对《拒绝平庸》写成的一篇满分作文,就是因为“风沙渡”小餐馆成为的“灵感”。这并非虚构,事后作者说过:拿到试卷的第一反应就是看作文题。当看到作文题是“拒绝平庸”的时候,心里不由得“咯噔”了一下,灵光一闪,想到了自己在赶考路上的偶然一瞥,有一家名为“风沙渡”的小餐馆从自己的脑海里跳出。一个小餐馆的名字竟然这样的脱俗!于是,这位考生就将“风沙渡”最典型的有关信息调动出来,把自己的经历写进了文章的升华部分,顿时文思泉涌,一篇佳作一气呵成。 5.“素材日积月累”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莫言在谈及创作体会时说道:“我混迹于成人之中,开始了用耳朵阅读的漫长生涯……我在集体劳动的田间地头,在生产队的牛棚马厩,在我爷爷奶奶的热炕头上,甚至在摇摇晃晃地行进着的牛车上,聆听了许许多多神鬼故事、历史传奇、逸闻趣事,这些故事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家族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我产生了强烈的现实感。”(《我的获奖感言》)这是莫言的积累,更是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基石。由此,作家的创作经验也给我们启发:只要平时注意积累素材,作文的灵感就会偶然得到,这就像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另外,考生还要充分利用作文的命题,尤其是读“材料作文”的文本来激活思路,启动写作的激情和兴趣,荡起情感的波澜,通过以激情激出“灵感”的方法构思出考场佳作。 总之,要写出优秀的作文必须要有“灵感”。而要想获得灵感,就要求考生平时要善于捕捉、培育和催生,使“灵感”最终成为高考考场作文构思的“醍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26f184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