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社会资本的理论基础与测量方法研究》,欢迎阅读!
社会资本的理论基础与测量方法研究
内容摘要:作为一种无形资本,社会资本在各学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相关理论主要有科尔曼的社会资本功能论、普特南的社会资本社区论、林南的资源基础论、波茨的社会资本“嵌入”论、福山的社会资本信任说等。社会资本的测量方法,典型的有定名法、定位法和利克特量表形式。
关键词:社会资本 理论基础 测量方法 社会资本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许多组织学者把社会资本的概念进一步引伸,把社会资本的研究扩展到组织层次,并一致认为社会资本有助于组织竞争优势的提升。
在对组织社会资本的概念与因子研究中,Nahapie & Ghoshal(1998)较具代表性,认为社会资本是企业占有的关系网络中、通过关系网络可获得的、来自于关系网络的实际或潜在资源的总和;社会资本存在于关系之中,关系自交换产生,社会资本又促进交换。Nahapie & Ghoshal将社会资本划分为:结构维度(structure dimension),主要指的是群体中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程度,包括网络连结、网络构型和或调度的组织,又被称为结构性嵌入;认知维度(cognitive dimension),主要指群体成员拥有共享观念的程度,包括共享符号与语言、共享叙事;关系维度(relational dimension),主要指群体中人际关系的质量,包括信任、规范、义务和认同,又被称为关系性嵌入。
随后,Tsai & Ghoshal(1998)验证了用社会互动测量的社会资本结构维度和用信任表示的关系维度与单位间资源交换的程度显著相关,并对产品创新有显著影响。结果发现,用社会互动测量的社会资本结构维度和用信任表示的关系维度与单位间资源交换的程度显著相关,并对产品创新有显著影响。Bolino & Turnley(2002)对组织公民行为、社会资本和组织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创造性的发挥,提出了三者之间关系的假设:组织公民行为的社会性参与因子通过网络连结、网络构型等促进了社会资本结构维度的发展;忠诚、服从、功能性参与因子通过发展员工之间的联结、信任和认同感增强了社会资本的关系维度;社会性参与与功能性参与因子通过共享语言和叙事有助于增强社会资本认知维度。
(二)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国外社会资本研究的发展,我国的管理学界对社会资本也展开了相应研究。曾江洪(2012)以企业理论为出发点,发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获取社会资本和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三者彼此之间都有着良性的互动关系。袁庆宏、王春艳(2012)认为作为社会资源载体的员工离职时,其社会网络嵌入方式会发生变化,进而带来组织间联结的变化,并可能促使新、老雇主间结构洞的跨越及两者间关系网络的强化。周燕华(2012)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方差分析和层次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中国跨国公司的255位外派人员进行调研,探讨了中国外派人员社会资本的构成及其对外派适应的影响。耿新(2010)分析了企业家个体社会资本的内涵及其维度构成,并阐释了企业家社会资本的获取途径,并探讨了企业家社会资本在促成新创企业绩效表现中所发挥的作用。
总之,与社会学、经济学研究相比较,目前管理学界对于社会资本理论运用于企业的研究还是初步的。目前国内外对企业社会资本的研究虽然有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关于企业社会资本、个体社会资本的界
定还未有统一定论;目前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关于企业社会资本、个体社会资本的理论分析框架;大部分的研究还停留在理论介绍、概念辨析等方面,实证研究较少,尤其是企业管理方面的研究更少。
社会资本的理论基础
(一)Coleman的社会资本功能论
1988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社会行动理论的创立者詹姆斯·科尔曼(James Coleman)将社会资本定义为个人拥有的资本财产—社会结构资源。科尔曼认为社会资本不是某种单独的实体,而是具有各种形式的不同实体:社会资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各个要素所组成;社会资本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社会性的资本潜藏在社会团体、社会网络中,个人未必能占有它,只有通过成为该网络的成员与网络连带才能摄取该资本。科尔曼是在理论上对社会资本进行全面界定和分析的第一位社会学家。科尔曼的研究在社会资本领域影响最大,是社会资本研究上的一个里程碑。但科尔曼将社会资本定义在功能上,也遭到一些学者的质疑与批评。
(二)Putnam的社会资本社区论
作为社会资本理论的主要发动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普特南(Robert Putnam,1992)在社会资本概念的推广并使之成为学界讨论焦点上做出了重要贡献。普特南认为,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相比,社会资本指的是社会组织的特征,如信任、规范和网络,它们能够通过推动协调和行动来提高社会效率。社会资本可以提高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普特南认为社会资本的特性是信任、互惠规范和网络,普特南将社会资本与公民参与网络联系起来,认为对个人行动的促进完全是繁荣社群,抑或是丰富了社会资本存量的副产品。但普特南关于美国社会资本在1960-1990年急剧下降的结论,也遭致了多方批评,认为其测量指标忽略了其他类型的公民行动、跨阶级和组织的动力影响。
(三)Lin Nan的社会资源基础理论
美籍华裔、杜克大学社会学教授林南(Lin Nan)把社会资本建立在社会资源理论(Social Resources Theory)基础之上将其定义为:期望在市场中得到回报的社会关系投资;社会资本是通过社会关系取得的资本;资本是一种财产,它借助于行动者所在网络或所在群体中的联系和资源而起作用。在此基础上,林南将社会资本进一步定义为:在目的性行动中被获取的和/或被动员的,嵌入在社会结构中的资源。
林南从社会资源理论的视角发展了社会资本理论,并综合理论界以往的研究成果,突出了社会资本的两个重要属性:关系性和生产性,这为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林南的社会资本概念综合吸收了马克思的资本概念,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概念,以及布迪厄、科尔曼和普特南的社会资本概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50f1b70029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