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二”的拼音和发音》,欢迎阅读!
关于“二”的拼音和发音
中国教育报2000年9月曾经发表过一篇杨选同志的文章,题目是《关于“二”的拼音拼法》。本人拟就该篇文章中提出的“二”的拼音拼法问题谈点看法。
“二”的汉语拼音注音是èr,这个注音是正确的。按照杨选同志的方法,用普通话的四个声调连续来发er, 就会发现“ 二”的实际发音的确与ēr、ér、ěr的发音有点儿不同,要比阴平、阳平、上声的er发音时开口度大些,实际发音是àr。既然实际发音不是èr而是àr,为什么汉语拼音注音时还注作èr,而且还说这个注音是正确的呢?这是因为/ er /音位有两个条件变体,一个是er,它出现在阴平、阳平、上声的时候;另一个是ar,它出现在去声时。/ er /音位的两个条件变体是由于声调不同而形成的。
我们知道,音高会对音色有一定影响,一个音节的主要元音会受到声调(声调主要是音高现象)的影响而使其舌位的高低有所不同,iou、uei、uen三个音节的音变也是这个道理。er音节也是这样,er在阴平、阳平、上声时,由于声调的音高比较高,受其影响,er音节的舌位相应的也比较高,发成er;而在去声时,由于去声声调音高比较低,因此,影响到er的舌位也响应的有点儿低,实际发成ar。由于er和ar同属于/er/音位,er是音位典型,因此,“二”的汉语拼音的正确注音仍然是èr,而实际发音则发成àr。
声调是学习语音的难点,它比任何声母、韵母都难掌握。 (1)阴平:阴平调值是55,发音时声带始终是拉紧,声音又高又平,阴平有为其它三个声调定高低的作用,如果阴平调值掌握不好,会影响其他声调的发音。 有些人阴平读得过低或过高,造成去声降不下来,阳平高不上去的毛病。 练习阴平,可先用单韵母读出高、中、低三种不同的平调,体会发高音时声带拉紧,发低音时声带放松的不同感觉。 这种练习不但可以比较出阴平的高平调值,而且可以训练控制声带松紧的技能,为掌握好复杂的升、降、曲三种声调打下基础。 ( 2)阳平:阳平调值是35,发音时声带由不松不紧,逐渐拉紧,声音由不高不低升到最高。 多数人读不好这个调值是高音升不上去,主要原因是起点太高,声带已相当紧了,无法再紧,音高也就不能再升。 纠正的方法是设法把声带放松,然后再拉紧。可以先读一个去声,把声带放松,紧接着读一个升调,这样可以读出接近阳平的调值。 多读去声和阳平相连的词语,有助于练好阳平。 (3)上声:上声调值是214,发音时声带由较送慢慢到最松,再很快地拉紧。声音由较低慢慢到最低,再快速升高。 在朗读和谈话中,上声的基本调值出现的机会很少,经常出现的是变化之后的调值。但是基本调值是变化的基础,掌握了基本调值才能掌握它的变化,所以首先应读准上声的本调。 读上声时主要的问题是起点高,降不下来,给人的感觉是拐弯不够大,也有的人虽有拐弯,但前面下降的部分太短,后面上升的部分太长。 练习上声时,首先应设法把声带放松,使声调的起点降低,并尽量把低音部分拖长。可以先读一个去声,以帮助放松声带和增加前半段的长度,气流不中断,紧接着念个短促的升调,就能读出较正确的上声了。 (4)去声调值是51,发音时声带先拉紧,后放松,声音从最高降到最低。 多数人读去声时不感到困难,少数人降不下去。可用阴平带去声的方法来练习,即先发一个阴平,使声带拉紧,再在阴平的高度上尽量把声带放松,就能读出全降调的去声了。多读阴平和去声相连的词语,有助于读好去声。 韵母“四呼” 按开头元音的发音口形,韵母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简称四呼。四呼是由韵头,韵腹的特点决定的。1、开口呼 发音时,口腔开度较大,所以叫开口呼。凡是不以i,u,ü开头的韵母,统称为开口呼韵母。也就是没有韵头(介音),而韵腹又不是i,u,ü的韵母。 开口呼还包括-i(前),-i(后)两个舌尖元音 它包括除i,u,ü以外的全部单韵母 用
a,o,e开头的全部复韵母,鼻韵母。如a,o,e, ê ,-i(前),ai,ou,an,eng等。2、齐齿呼 凡是用i开头的韵母叫齐齿呼韵母。发音时,上下齿几乎是对齐的,因此叫齐齿呼。如i,ia,ie,iao,iou,ian,ing等。 包括单韵母i和用i作韵头或韵腹的全部复韵母,鼻韵母。3、合口呼 凡是用u开头的韵母称为合口呼韵母。发音时双唇合拢,呈圆形,所以叫合口呼。如u,ua,uo,uai,uei,uan,uang,ueng。 包括单韵母u和用u作韵头的全部复韵母,鼻韵母。4、撮口呼 凡是用ü开头的韵母称为撮口呼韵母。发音时,双唇撮拢,呈圆形,所以叫撮口呼。如ü,üe,üan,ün。"四呼"是我国传统语言学上的术语,音韵学家分韵母为开口呼,合口呼两类,每类又分洪音,细音两种,开口呼洪音仍称开口呼,细音称齐齿呼,合口呼洪音称合口呼,细音称撮口呼。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f43fd3c87c24028915fc3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