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分数,更应追求诗和远方

2022-07-23 19:18:17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追求分数,更应追求诗和远方》,欢迎阅读!
追求,分数,远方
追求分数,更应追求诗和远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海16岁女生武亦姝成为《中国诗词大会》比赛第二季冠军,很多粉丝惊呼这00后少女,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在实际的学习中,武亦姝不但能背诵两千首古诗词,而且文理均衡。成功登顶后,她淡定地表达:比赛结果都无所谓,只要我还喜欢诗词,只要我还能享受到它带给我的生活中的快乐,够了。

高考语文试卷,古诗文默写只占6分。不少学生甚至家长一直以来存在这样的质疑:为了只占几分的古诗文默写,值得让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学习和背诵吗?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作文要求考生表达自己的看法,考生在谈看法时一定要紧抓任务、围绕材料。料主体是武亦姝夺冠事件,体现出她对古诗词的热爱和深厚的人文积淀。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却有一部分学生甚至家长因为高考古诗文默写分值低而对古诗文学习存在质疑:为了只占几分的古诗文默写,值得让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学习和背诵吗?这是家长的质疑。比赛结果都无所谓,只要我还喜欢诗词,只要我还能享受到它带给我的生活中的快乐,就够了。这是武亦姝学习古诗词的初衷,即来源于内心真正的热爱。武亦姝不但能背诵两千首古诗词,而且文理均衡,这是命题人的暗示。考生要据此表达自己的看法,回应这部分人的质疑,不得脱离写作的真实情境。

材料的核心任务是回答学生甚至家长的质疑:为了只占几分的古诗文默写,值得让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学习和背诵吗?考生的写作对象是心存质疑的学生和家长,要体现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体现对这一质疑的思考。行文中在回应质疑时应联系武亦姝夺冠事件,分析花费时间学习和背诵古诗词到底值不值得,要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表达看法。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限定文体为议论文。 认真审读材料,我们便能读出命题者鲜明的价值判断。不少学生甚至家长对学习背诵古诗词存在质疑,他们是站在应试、功利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的,即看问题的角度很褊狭。命题人对武亦姝的案例陈述中隐含了一个价值判断:武亦姝不但能背诵两千首古诗词,而且文理均衡。这说明古诗词的学习不但不影响其学科的发展,还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那么何乐而不为呢?这就需要考生在写作时能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去除这部分人的功利心理。


考生在表达自己的看法时,可以自选角度。如可以从这部分人的质疑谈起,批评其短视思想:学习背诵古诗词难道只是为了试卷上的那6分吗?正确的教育应是超越功利的,应该摒弃短视、功利思想,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这才是正确的教育观。也可以从武亦姝事件入手,表明出于热爱的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也可从武亦姝不但能背诵两千首古诗词,而且文理均衡的角度回应人们的质疑;还可以谈古诗词学习的价值所在,或者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等……当然,对古诗词的学习还会带来很多收获,这是题目对考生的开放角度,只要能回应人们的质疑,肯定古诗词学习的价值均可。考生在论证时,选取论据的角度是开放的,无论选择哪一角度进行写作,支撑其论点的论据都是丰富的。比如,从批评质疑者的角度来切入:学习古诗词如果仅仅是为了6分的默写题,那么外卖小哥雷海为不需要参加高考是否就不必学习了?比如从肯定古诗词学习价值的角度来切入: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诗词对人的熏陶、对心灵的涵养,古今名人,文化学者,论据丰富。考生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和体验进行多角度思考,从已有储备中有效调取。 切题立意:

1.摒弃功利,立足长远。 2.诗词之美,涵育终身。

3.诗词学习,始于热爱,源于坚守。 4.传承文化,拥有丰盈的精神世界。 5.人生不只有试卷,还有诗和远方。 追求分数,更应追求诗和远方

满足了对古代才女所有幻想的武亦姝以其丰富的诗词储备和出色的表现成功登顶《中国诗词大会》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诗词的重视,一时掀起传统文化热。然而也有部分学生甚至家长质疑:为了只占几分的古诗文默写,值得让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学习和背诵古诗词吗?我不反对追求分数,但古诗词的学习难道只是为了那6分吗?追求分数,更应追求诗和远方,因为生活不能贫瘠得一无所有。 质疑者是站在唯分数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这是内心的功利性在作怪。这种功利心理是明显的短视思想,只看眼前,不注重学生的长远发展。试问孩子从小到大学习和背诵的古诗词,难道只为了高考6分吗?如此去想,岂不是看低了古诗词的作用?

追求分数,更要追求诗意的生活,重视文化传承。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牙牙学语到长大成人,我想每一个中国人都会经历吟诗背诵的阶段。学习之初,我们并未考虑多年后的高考,我们只知道身为中国人,唐诗宋词这样的启蒙教育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诗歌词赋,耳濡目染,我们浸润在传文化之中,深受其益。我们是在学习,也是在传承传统文化。如果越来越多的


人觉得背诵无用,那么古诗词必然会淡出人们的视野,传统文化也将日渐式微。我们一直引以为傲的文化在我们这一代断层、割裂,文化丢失了,民族的根何处找寻?根脉不在,灵魂何栖?当我们的生活完全被功利主义取代,为利益奔波忙碌,那迟早有一天,我们的生活会贫瘠得一无所有。 生活中除了有分数,更有诗和远方!

康震老师曾说,我们要从经典诗词中汲取共克时艰的精神力量”“千百年来,人们援引诗词鼓舞士气、提振信心、点亮生活、诗化人生。的确如此,当我们学习、理解古诗词后,便可与先哲对话,与其进行思想碰撞。当我们读到李白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不禁会信心十足,再大的风雨再大的浪也无所畏惧,相信困难终将过去;当我们读到苏轼那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不禁会豁然开朗,人生何必纠结,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泰然处之。

让传统文化深植内心,对于文化血脉的延续、精神家园的建立至关重要。让我们在翰墨飘香、诗书雅乐中从容而快乐地成长,拥抱传统文化,拥抱古诗词,言谈举止,自在风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f2e244993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1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