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唯物史观的道德价值

2023-01-17 13:21:16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论唯物史观的道德价值》,欢迎阅读!
唯物史观,道德,价值


论唯物史观的道德价值

唯物史观不仅有着的内涵,而且有着的诉求。唯物史观既从求真维度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又从求善的境域给予了人类终极的道德关怀。克思的唯物史观经历了道德评价优先向历史评价优先的转变,具有明显的道德批判精神。



标签:马克思;唯物史观;道德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6-04-20

一、唯物史观的道德维度

在超越鲍威尔、施蒂纳和费尔巴哈等青年黑格尔派的过程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经历了由人道主义批判向实践唯物主义批判的根本转变,进而创立了唯物史观,实现了由道德评价优先历史评价优先的转型。当然,马克思并无意抛弃真正的人道主义而是致力于追求人道主义的真正实现,即人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然而,长期以来,西方学者对唯物史观道德维度的争论始终没有停止过,并且形成了科学主义与人道主义解释的两极对立。由于历史观与道德观的内在张力的人为扩大,因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道德悖论。实际上,在马克思看来,对资本主义的人道主义批判绝不是空发高尚的道德议论,且要建构一种基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道德精神。



马克思高举起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旗帜,终生致力于为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而积极工作。然而, 当马克思大学毕业开始面对真实的现实生活时,他发现的却是绝大多数的贫困百姓悲惨的命运和痛苦的生活。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因此而动摇其崇高道德理想,而是决心通过批判旧世界去发现一个能够实现其道德理想的新世界。这样的新世界首先应当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能够幸福生活的世界。马克思逐步认识到,实现人类的幸福必须使人从宗教的精神压迫、社会政治经济压迫,乃至自然的压迫中解放出来获得自由和解放,即实现每个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的发展,这是人类一切道德诉求的制高点。



二、道德评价优先与历史评价优先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内信用业所强调的人与人之間在道德上的信任关系并不是异化的真正扬弃,而是一种卑劣的和极端的自我异化,非人化,因为可恶的是,在人对人的信任的假象下面隐藏着极端的不信任和完全的异化这里,马克思从道德评价优先的立场揭示了异化是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普遍本质。在《1844经济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系统阐述了劳动异化的基本思想,把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普遍异化归因为劳动异化。马克思虽然提出了要从经济事实出发的原则,但从总体来看,仍然是从道德评价优先的立场,揭露和批判了劳动异化现象。马克思谴责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故意掩蔽这种异化现象。那么,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异化现象进行道德批判的立足点是什么呢?马克思做了明确的回答,那就是人道主义的实现。






对于马克思为何实现和如何实现由道德评价优先历史评价优先的转变,恩格斯认为,费尔巴哈对爱的崇拜,在利益直接对立的阶级社会里,丧失了最后一点革命性。从现实的人出发,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实现了历史观与道德观的辩证统一。从道德评价优先历史评价优先的转变,使道德批判具有了历史根基,使马克思、恩格斯的道德批判具有了巨大的现实力量。



三、唯物史观的道德精神

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是坚持从社会的物质生活出发去解释社会的精神生活,它为道德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的物质生活决定着道德的本质内容,一切道德精神最终必须从社会物质生活中寻找其根本性解释。唯物史观为人们认识道德现象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思想武器。唯物史观为我们提供了两个理解社会历史问题的基本逻辑框架:一是生产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二是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这两个解释框架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第一个解释框架侧重于对社会有机体主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把握;第二个解释框架侧重于社会有机体的整体性要素及其基础,是对第一个解释框架的补充和发挥。唯物史观将社会历史的发展理解为在生产力的推动下,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的演进过程。在恩格斯看来,社会的不公平、不合理,幸福变成痛苦,原因在于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而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敲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丧钟。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f108ae4b6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ae.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