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学,拨动现代诗歌的“琴弦”——以《黄河颂》为例

2023-05-29 03:04:20   文档大全网     [ 字体: ] [ 阅读: ]

#文档大全网# 导语】以下是®文档大全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以读促学,拨动现代诗歌的“琴弦”——以《黄河颂》为例》,欢迎阅读!
黄河,拨动,现代诗歌,琴弦
以读促学,拨动现代诗歌的“琴弦”——以《黄河颂》为例

作者:彭世铖

来源:《语文教学研究(下半月)》 2021年第2



彭世铖

现代诗歌展现出了中国五四至建国期间广阔的历史画卷以及此时代下人们的思想意识,具有一定历史研究价值,对于现代诗歌的学习有利于学生从精神层面理解中国近代史。尽管如此,现代诗歌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占比并不高,几乎所有的习作要求都会写上“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这一条,然而诗歌恰是最能展现学生丰富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一种文学体裁。诗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作为诗歌再创造的一种形式之一,能够从音乐角度上展示现代诗歌的魅力。以

下,笔者将从情境创设、情感渗透这两个角度来探索如何通过朗读来拨动现代诗歌的“琴弦”。

一、身临其境,踏入诗中画

创设情境是诗歌教学的常用手段,它以表演、电子图片音频文件、影视资源等为具体载体来丰富课堂内容,从而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带领学生走进诗境。情境教学可包括创设问题情景、多媒体模拟情景以及真人模拟情境这三种类别。

(一)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即在朗读前,针对诗歌内容为学生设疑,鼓励学生在朗读时思考问题。在让学生朗读《黄河颂》一诗前,教师首先设置这样几个问题:诗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什么作用——将诗歌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养育、保卫、激励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摇篮即指黄河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黄河养育炎黄子孙;如何理解黄河“由南北两岸,伸出铁的臂膀”——铁的臂膀即支流,此处将黄河比喻成一位巨人;黄河象征中华民族的哪些精神——自强不息,勇往直前。以上问题均从诗的局部出发,这一问答环节完毕后,教师让学生开启第二轮阅读,并设置以下问题:《黄河颂》的语言特征——节奏明快,音节洪亮,长短句结合,错落有致。该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是一首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借歌颂黄河,歌颂中华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勇往直前,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当然,《黄河颂》中的问题并不止以上数个,教师除巧妙设疑外,还应鼓励学生多质疑,发现并解决更多新的问题。如此创设问题情境,使得学生以更为认真的态度去朗读诗歌,从而提高诗歌朗读效率。分多次进行朗读,并逐渐加大问题难度,能够令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记忆。

(二)多媒体模拟情境

多媒体技术是在互联网时代兴起的教学方法,为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突破带来新的契机。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模拟课文场景,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黄河颂》的主体是黄河,通过朗读诗歌,学生感受到黄河川流不息、坚强伟大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但这一种感悟终究由文字而引发的浅层精神感悟,而多媒体模拟情景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效果,从而使学生产生与诗人更进一步的共鸣。例如,教师为学生于PPT上展示几幅黄河图片,从视觉角度来展现黄河的雄伟壮阔,或者本次课的PPT背景主题即可设置为黄河图片。另外,教师为学生播放关乎黄河的有声视频,例如《航拍中国》第二季的山西部分所拍摄的壶口瀑布波涛汹涌,气势雄浑,再配之背景音乐与精彩解说,感染力


很强,具有较高的审美水平,相信学生亦会有所感慨。教师还可告诉学生,黄河母亲给人的刻板印象是“一碗河水半碗沙”,但事实上黄河也有清丽秀美的时候,于是教师为学生播放黄河上游水质清澈的山川视频,让学生见识别样风情的黄河母亲。

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情景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身临其境,形成与原文情感更为贴切的感受,还能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丰富学生视野。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良好视听效果与青少年审美心理相契合,从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

(三)真人模拟情境

真人模拟情境,即让学生通过表演、朗读等方式再现诗歌情景,对诗歌进行读者再创造。这样一种体验式教学,将学生带领到由其自身创造的诗歌意境,营造出快乐学习的氛围。

真人情景模拟可从声与形两方面进行。关于声,教师先行播放《黄河颂》的课文朗读音频,然后让学生模仿音频中的语音语调朗读。朗读形式则是多样化的,可让学生自告奋勇单独朗诵,展现个人风采;也可以齐读或者分组分段朗读,更能展现出黄河的磅礴气势。关于形,教师带领学生做一个江浪游戏,所有同学先坐下,然后分批次顺序起立后坐下,以此模仿黄河波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黄河大合唱》这首歌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唱起来充满激情,教师可组织学生学唱该首歌,作为《黄河颂》一课的拓展延伸。待下次语文课前,教师鼓励学生齐唱这一首歌,借此振奋精神,作为该堂语文课的华丽揭幕式。

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提升,个性化发展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积极作用。且这种参与式的教学活动对于课业较为繁重的初中生而言,还能起到释放学习压力的效果。

二、情感渗透,感悟诗中意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基础学科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成为语文教学任务之意。加之初中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型的关键时期,尽早助其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对其进行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积极意义。在现代诗歌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能够带动学生以更加饱满的情感进行课文朗诵。那么如何在古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渗透呢?

(一)探索文章的中心思想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知其意便能富有感情的读,多读则能更知其意。泛泛而读缺乏营养,领会诗歌中心思想才是诗歌教学的灵魂所在。

在引导学生总结《黄河颂》这一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时,教师如是设疑:“我们为什么要保卫黄河,保卫祖国?”学生答:“这是公民的义务,也是一份道德责任。”有的学生则回答得较为感性:“忠于祖国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帝国主义本就是不正义一方,我们应当勇敢与他们战斗,维护国家权益。”有的学生角度可能比较特殊:“黄河母亲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善待黄河,保护黄河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对于以上答案,教师都予以鼓励,并告诉学生互相借鉴。

只有明晰诗歌中心思想以后,学生才能以更为贴切的情感、语速以及语调来朗读诗歌,而不是仅仅靠洪亮的声音和流利的语言,从而创造出属于读者的新的审美意境。

(二)挖掘诗歌中的正能量精神


初中语文课本选材多具备较高的精神境界,蕴含正能量精神。教师则应充分发挥其自身育人的职责,让这些由文字表达出的正能量,变成学生的实际行动。

在引导学生感悟《黄河颂》这一篇课文的正能量情感时,教师如是设疑:“黄河身上有什么和中华民族相似的地方吗?”大部分学生可能回答:“自强不息”“勇敢坚强”“无私奉献”“勇于斗争”“忠于祖国”等答案。当然也有的同学可能会出其不意:“我认为黄河母亲十分伟大,但是中华儿女还应该更加努力,保护好黄河母亲,还她干净清澈的面容。”教师可以如是引导:“咱们确实应该好好治理黄河、保护黄河,为黄河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黄河下游之所以泥沙含量高,是因为她流经黄土高坡。但她带来的泥沙,也化为土地养育了一方人民。”此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带着对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去朗读。

一节课的情感引导或许效果有限,但若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正能量精神并将其传递给学生,学生便有可能在未来形成热爱祖国、努力奋斗的优良精神品质。

(三)为学生提供朗读示范

激情是可以传染的,当教师以十分的热情来教学时,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接收到这份热情,并回馈以同样的学习热情。

在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前,教师先用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恰当的语调语速流利地朗读两遍诗歌,配以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让学生折服于现代诗歌的音韵美与画面美以及情感美。学生见教师的朗读如此真切动人,自然也会产生创造美的心理。示范完毕后,教师要求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方式朗读诗歌,但不必完全复制,鼓励学生对课文产生独特而深刻的理解,然后以突出的个人特色来朗读课文,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部分教师或许认为让学生听朗读视频然后模仿就够了,但事实上,课堂需要老师也充分参与进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温度以及感染力。

总而言之,现代诗歌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占得一席之地,教师有必要充分挖掘出现代诗歌教学价值,在完成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进而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嫘.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朗读策略[J].中学教学参考,2020(24):6-7.

[2]折向宏.针对初中语文现代诗歌的教学探析[J].课程,2020(32):40.

彭世铖,云南省昆明市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教师。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xz.cn/4e4d65e709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75.html

相关推荐